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元好问的论诗写了什么?有什么影响?

时间:2024-06-30访问:32来源:历史铺

  元好问, 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出身于一个封建士大夫的家庭。他在金历任南阳等地县令,官至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后,致力于金代史料的搜集,幷编纂了金诗总集《中州集》。但是,他的主要贡献还在他自己的创作。各种刻本中,以《遗山先生全集》辑存的作品最多。

元好问

  元好问八岁就能作诗,又在老师郝天挺的勉励下,肆力于古代典籍的研究,具备了较高的文艺修养。其时,金诗正酝酿着变革,但一般作者在艺术上缺乏卓见,创作上模仿气息也很浓厚,因而仍无力摆脱旧的影响。元好问进入诗坛,才使情祝大大改变。他的创作纲领见于《论诗》绝句。他写这组诗,是想使文学史上好坏两种倾向像“泾渭”一样分明。他评论了自汉、魏迄于宋代的许多重要诗人和几个是个流派,揭示了自己的主张。概括地说,他提倡建安以来的优良传统,认为好诗应以清新自然刚健慷慨的风格表现高情壮怀。这样的时脱离现实的人自然写不出来,所以他高吟道: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因此,他否定了齐梁时风、西昆体和江西派。对这些流派的讲求声病、堆砌词藻、风格纤巧作了批师,并且表彰了变革这些风气的作家。例如他评论唐代陈子昂说:“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由于他论诗以内容为主,并重艺术和作家的品德,能从大处着眼,所以他对于李商隐、苏轼、黄庭坚等都有褒有贬,比较公允。下面一首诗很有见地:

  古雅难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

元好问

  他既指出江西派已远离杜甫的道路,也指出他们没有学掌握李商隐诗歌的优点,所以他佩服尚有造诣的黄庭坚,对江西派则表示轻蔑。他的这些主张,推动了当时一些作家去反映现实生活。他自己也正是这些理论的实践者。

本文标签:元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