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赵翼、蒋士铨介绍,两人在诗词上有什么风格?

时间:2024-06-30访问:26来源:历史铺

  赵翼是和袁枚齐名的诗人。赵翼(1727一1814),字云松,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他的政治社会思想很反动,在晚年退职回家时,经常写诗歌颂清朝统治者镇压少数民族和农民暴动的“胜利”,他在一首咏天气严寒的诗中居然希望由于严寒,可以使农民军饿死、冻死,免得再由官兵去镇压。在一首题为《春雨》的诗中,说因为“哀诏到江干”,所以天也垂泪,“细雨如丝洒不干”。庸俗之至。

赵翼

  赵翼的文学主张和袁枚的意见接近,历来盛传的《论诗》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支持了袁枚的文学主张。但赵翼晚年着述的《瓯北诗话》的“小引”中,意见就不这样激烈了,他认为对唐、宋以来诸家诗,都应该好好学习,这倒和蒋士铨的“唐宋皆吾师”的意见接近。《瓯北诗话》“小引”中说的应该吸收前人的各种长处,“挫笼参会自成一家”的意见倒还比较是一种有识之见。

  赵翼的诗风和袁枚有共同之处,比较清晰、明畅。却又比袁枚的诗妥贴、工整。他的不少诗如同说话,浅浅道出,又有一点含蓄和诙谐,并喜发些议论。最能代表他的这种诗风的有《读史》、《偶得》、《闲居读书》诗等。

蒋士铨

  蒋士铨(725-1784),字心徐,铅山(今江西铅山人)。他在当时和袁枚、起翼并称三大家,但他并不能算作是“性灵派”诗人。他写诗学过唐人,也学过宋人,后来才“不依傍古人,而为我之诗矣”。这种先学后变的过程同他的创作主张是一致的。他认为写诗“首戒蹈袭”,但要“多读书”,要学习前人:“寄言善学者,唐宋皆吾师。”他反对“惟务规模格调,摭拾藻绘以巧文”,而应该写“性情”:“文章本性情,不在面目间。”这些意见和袁枚等的写诗主张是同中有异。最不相同的还是对“性情”的解释,袁枚看作是个人的性情遭际,蒋士铨却以为是“忠孝节烈之心,温柔敦厚之旨”。因此他的不少诗表现出浓厚的封建礼教气息,“烈妇”“节母”等常是他喜欢歌颂的对象。有少量诗涉及到人民生活,对受盘剥和受饥饿威胁的劳动人民寄予同情。蒋士铨的诗写来比较平直,功力不及袁、赵。在各体诗中,七古较好,有豪雄之势。

  蒋士铨还写了不少词和散文。散文中的《鸣机夜课图记》和袁枚的《祭妹文》一样以描写作者自己的亲属间的感情动人。

本文标签:赵翼蒋士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