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嗣昌是明朝末期官员,曾深受崇祯皇帝的信任。当时明朝面临非常严重的内忧外患,国内忙着镇压农民起义,对外又要防止清军入关,场面十分被动。后来杨嗣昌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办法,主张对外议和,先解决内部矛盾,可惜最后是以失败告终。关于杨嗣昌
卢象升的死究竟是不是杨嗣昌所致?当年清军分三路南下,卢象升坚决主战,誓与清军对抗到底。但手握兵权的杨嗣昌却主和,两人意见不同,杨嗣昌便处处掣肘,导致卢象升几次出击都已战败告终。最后卢象升战死疆场,杨嗣昌担心卢象升没死,怕他日后报复,还派专人
卢阎王:拯救大明王朝的一根稻草,卢阎王,明王朝,清兵,清军,杨嗣昌,卢象升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英勇的将领和忠诚的臣子,他们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尊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有些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却被误解,成为了争议的焦点。明朝杨嗣昌就是其中之一。那么,杨嗣昌究竟是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英勇的将领和忠诚的臣子,他们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尊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有些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却被误解,成为了争议的焦点。明朝杨嗣昌就是其中之一。那么,杨嗣昌在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英勇的将领和忠诚的臣子,他们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尊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有些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却被误解,成为了争议的焦点。明朝杨嗣昌就是其中之一。那么,杨嗣昌究竟害
杨嗣昌(1588年—1641年),字文弱,一字子微,自号肥翁、肥居士,晚年号苦庵,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中国明朝后期大臣、诗人。兵部右侍郎兼三边总督杨鹤之子,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崇祯十年(1637年)出任兵部尚书,翌年入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杨鹤,字修龄,武陵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初任雒南知县,后调往长安。万历四十年(1612年),杨鹤升任御史,上书请太子在东宫里接受教学,当时寿宁公主
人物生平 步入仕途 万历十六年戊子(1588年)二月二十七日,杨嗣昌出生于明朝湖广常德府武陵县,他是三代单传之独子,父亲是杨鹤,官至兵部右侍郎、三边总督。武陵杨氏原籍安徽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