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实际上曹操已无回头路可走,他只能继续挟持汉献帝,还要巩固自己的地位。所以曹操一生杀了很多不该杀的人,但也放过了一些此后会对曹魏造成威胁的人。虽然荀彧不是被曹操亲手杀死,但荀彧的死和曹操脱不了关系。在演义中
崔琰是东汉末期的一位名士,而对于名士的定义一般就是,品德优秀,外表端正,学识渊博,进退有度,是一种很让人欣赏和赞美的人。而崔琰,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在当时也是非常有能力的,出身名门又官居高位,然而在曹操的继承人里面,为什么崔琰要选择帮助曹丕
崔琰(163-216年),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今河北省清河县)人。东汉末年名士,司空崔林的从兄,曹操帐下谋士。崔琰相貌俊美,很有威望,曹操对他也很敬畏。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崔琰在给杨训的书信中写道“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曹操认为此句
人物生平 大器晚成 崔林大器晚成,年轻时宗族的人都看不起他,只有堂兄崔琰很赏识他。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攻陷邺城,初步平定冀州。征召崔林为邬县长。崔林因为贫穷连车马
人物生平 未尚公主 丁仪的父亲丁冲与曹操交好,曾为曹操立下大功,曹操也一直很感激丁冲。丁仪在当时是才学美盛之士,丁冲死后,曹操打算把自己的爱女嫁给丁仪,于是就和当时
人物生平 文武双全 崔琰年少时性格朴实,言辞迟钝,喜好击剑,崇尚武功。二十三岁时,乡里按规定将他转为正卒,才开始感慨发奋,研读《论语》、《韩诗》。到了二十九岁时,与
人物生平 规划大计 毛玠年轻时为县吏,以清廉公正著称。他本想到荆州躲避战乱,尚未到达,听说刘表政令不严明,于是改往鲁阳县。曹操治理兖州,征召他为治中从事。毛玠对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