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于张学良的郭松龄,在东北军眼里却是反贼,他到底做了啥事,张学良,郭松龄,东北军,张作霖,杨宇霆,冯玉祥
过去长期以来都说九一八事变时东北军之所以不抵抗,是因为蒋介石给张学良下达了不抵抗的命令,以张学良部下为主的一些人在回忆录中也多次提到这点。但是随着海峡两岸各种史料的披露,尤其是当事人张学良晚年自由时开
张学良晚年多次谈及九一八事变的不抵抗责任问题。他反复说明,九一八事变时下令不抵抗者,是他自己,而不是国民政府中央。他是在获得自由的情况下谈这一问题的。1990年,日本广播协会采访张学良时,张学良说:九一八
民国初年,京津沪的上层人士把当时四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豪门子弟,统称为四大王孙公子。张伯驹、张学良、溥侗、袁克文并称为“民国四公子”。一、第一大收藏家--张伯驹张伯驹(1898—1982),字家骐,号丛碧,别号游
民国初年,张伯驹、袁克文、溥侗、张学良因其身世显赫,又兼风流倜傥,才华横溢,不被礼教约束,常做惊人之事,被时人并称为“民国四公子”。四公子虽然秉性各异,造化有差,却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收藏。张伯驹:人格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出生于辽宁鞍山台安县,国民革命军将领,近代著名爱国将领。1920年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皇姑屯事件”之后,张学良继任东
东北易帜是指皇姑屯事件之后,统治东北的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东北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东北易帜
有玉面少帅这一美誉的张学良,是近代史上争议比较大的人物之一,也是今人很好奇并热衷于讨论的人物。作为一代“少帅”,许多电视剧中都有对张学良的演绎,他刚正不阿、雅痞风流的形象让观众印象深刻。少帅张学良的故
张学良是东北王张作霖之子,也是当时名满京都的京城四少之一。提起少帅张学良,不由的会想到他辉煌的前半生政治生涯以及他错综复杂的感情线。自西安兵谏之后,他的政治生命结束,留给大众咀嚼的也只剩他情感上的绯闻
张学良一生最大的污点,就是不抵抗事件,也正因为如此,张学良背上了不抵抗将军的罪名,当时张学良手下有张作霖留给他的三十万东北军,而且东北还有当时最大的兵工厂来提供武器弹药,飞机坦克也是应有尽有,可以
卢小嘉,出身显赫,老爹是大名鼎鼎的皖系军阀卢永祥。在民国的时候,卢小嘉与张学良、孙科齐名,风光一时。卢小嘉仗着老爹的实力,嚣张跋扈,为人十分的傲慢。上海滩的黑帮大佬们,卢小嘉根本不放在眼里,就连杜月笙
历史上鲜有姓张的帝王,不过机要大臣却有不少张姓,如兴汉之张子房,复唐之张柬之,辅刘之张益德,治明之张居正。直到民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东北出了一个张作霖,号称“东北王”,白手起家,虎踞龙盘,成为北洋军
1921年秋天,张学良奉父之命访问日本观看日军秋操。张大帅的目的是让张学良考察考察日本军队的实力,学习学习对方的经验,增广见闻,为未来掌管军队、经营东三省打个小小的基础。此行陪同考察的,除了几名东北军的高
在有些词语随着时间的变迁,它们有着特殊的含义。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少帅张学良中的“少帅”一词的由来。可以说,如今一看到“少帅”或者听到“少帅”两个字,大家脑海中很自然的就会想到张学良。那么为何称张
张学良曾颇为自得地说过“平生无缺憾,唯一好女人”的话,据他晚年的回忆说,他是很少追女人的,只有一两个女人他追过,其他的都是女人追他。据统计,张学良一生有11个情人,真可谓时艳福不浅。那么张学良为什么就能
那的近现代历史将彻底改写,日军完全有可能会被逐出鸭绿江外。其实,九一八事变时,日本政府和军部都是没有任何策划和准备的。九一八完全是以石原莞尔为首的关东军本部私下做出的行动。九一八事变”前夕双方兵力
张学良出生于辽宁鞍山,父亲是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贵公子。19岁时,张学良从东三省陆军讲武学堂毕业,进入奉系军中,当任要职,是个有家世、有背景的官二代。历史上关于张学良的评价,从来都是褒
1990年3月7日下午,正在书房读书的张学良,突然接到了女儿张闾瑛从美国打来的电话,电话中说,于凤至当日上午在美国洛杉矶林泉别墅去世了。消息过于突然,张学良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举着电话愣愣发呆,当时赵一荻忙问
提起抗日时期的英雄,张学良肯定算是一个。虽然他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到抗日战争中去,甚至说是因为他才导致东北三省的沦陷。但是他勇敢地发动西安事变,促成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以至于被囚禁五十多年的事实是不能够被抹
于凤至是张学良的原配妻子,也是他一生敬重的“大姐”,她婚后大度优雅,管理家族事务也是对上有敬、对下有慈,当得起“贤妻”之名,在张学良被幽禁后她陪伴丈夫颠沛流离多年,最终积劳成疾而赴美就医。于凤至在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