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魏惠王文章
  • 魏国为何在魏惠王手中逐渐走衰?

    三家分晋后,魏国迅速崛起成为中原一大霸主。等魏惠王即位后,魏国国力正处于鼎盛时期,对于周边国家拥有绝对的压制力。不过到了魏惠王执政中后期,魏国接连败给齐国、秦国还有楚国,导致国力开始走衰,魏惠王在位52年并没能将魏国的强势延续下去,反而是让

  • 魏国衰落因不懂珍惜人才?

    战国初期魏国异军突起,称霸中原一家独大。但魏国的强盛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而是在魏武侯和魏惠王时期逐渐走向衰落。其实当时魏国人才辈出,例如吴起、商鞅、张仪等人,但他们都是在别国成就了自己一生的巅峰。特别是秦国能够崛起,魏国算是输送了不少人才,

  • 魏惠王不用商鞅,为何不听公叔痤建议除掉商鞅

    我们都知道,商鞅变法彻底改变了秦国命运,给此后秦国的强盛打下坚实基础。不过商鞅并非是秦国本地人,他生于卫国,为何最后会选择到秦国来帮助秦孝公实现自己的抱负呢?商鞅早年寻找明公也并非一帆风顺,公叔痤曾把商鞅推荐给魏惠王,不过魏惠王并没有重用商

  • 魏惠王之后,魏国为何就衰落了?

    春秋战国时期,是很多国家强盛、衰落,不断进行的一段时期,其中一个大国魏国,在魏文侯和魏武侯的相继努力之下,魏国的形式可以说是非常好的,可以说,如果后面的君主能够好好发挥一下,走上巅峰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魏惠王却没能好好的将魏国带入一个更高层

  • 权术至上的韩国,没救了

    弄死嫪毐和吕不韦后,嬴政终于执掌了秦国大权,开始准备秦国吞并天下的具体方案。 在灭六国的计划上,大臣们出现了分歧。 以韩国宗室韩非为首的一派大臣认为,韩国虽然弱小,但这些年在夹缝中求存,生命力顽强。秦国若动手消灭它,必然会耗损大量国力,相当

  • 魏惠王

    魏惠王(前400年—前319年),后称梁惠王,姬姓,魏氏,名罃(《战国策》作“婴”)。魏武侯之子。魏国第三代国君。公元前369一公元前319年在位[1] 。魏武侯死后,魏罃与公子缓(魏缓)争立君位成功。即位初,以公叔痤为相,一度攻破秦孝公于

  • 魏武侯简介-战国初期魏国国君,魏文侯之子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魏击是晋国魏氏大宗的宗子,也就是魏文侯的继承人。魏氏本是晋国六卿之一,魏氏的先辈们在残酷的卿族斗争中,深刻体会到继承人的重要性。魏文侯也不例外,

  • 魏惠王简介-战国时魏国第3任国君

    人物生平 魏惠王(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19年),后称梁 惠王,姬姓,魏氏,名罃(《战国策》作婴)。魏武侯之子。魏国第三代国君。公元前370一公元前319年在位 。 魏武侯死后,魏罃与

  • 淳于髡简介-战国时期齐国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人物生平 淳于髡,(约公元前386年~前310年),黄县(今山东省龙口市)人。齐国赘婿,齐威王用为客卿。他学无所主,博闻强识,能言善辩。他多次用隐言微语的方式讽谏威王,居安

  • 魏襄王简介-战国时期魏国第四任国君

    魏襄王(?―公元前296年),姬姓,魏氏,名嗣,一名赫,魏惠王之子,战国时期魏国第四任国君,公元前318年即位为君,公元前296年魏襄王去世,其子魏昭王即位。

  • 魏昭王简介-东周魏国第5代国君

    人物生平 魏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96年),魏哀王去世,魏昭王继位。 魏昭王元年(公元前295年),秦国攻打魏国,夺取魏国的襄城(今河南许昌境内)。 魏昭王二年(公元前294年)

  • 庞涓简介-战国初期魏国名将,与孙膑同门

    人物生平 陷害同门 庞涓与孙膑为同窗,二人一起拜师学习兵法。 庞涓后来出仕魏国,担任了魏惠王的将军,但是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于是暗地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加以监视

  • 齐威王介绍-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第四代国君

    人物生平 (注:人物生平目录按照《竹书纪年》学术界目前公认的齐威王在位三十六年(前356年-前320年)的说法整理,详见目录在位年代争议。) 继位初期 齐桓公六年(公元前357年)

  • 魏惠王是导致魏国衰落的原因吗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这个魏惠王,他是战国时魏国的君王,那个时候,魏惠王可是一位非常有眼光的。而且在他在位的时候,正式魏国非常鼎盛的时期,但是好事不长,魏惠王在任职期间频频犯错,最后加速了魏国的衰落。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

  • 魏国也看重人才,为什么没能像秦国一样

    战国时期的秦国,重用人才,因为很多秦国君主,他们都怀着一颗想要终结这个乱世的心,让秦国强大起来。但是,当时也不只是秦国重视人才,其他国家自然还是会有一些慧眼独具的君主,知道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比如魏国。然而魏国虽然也很重视人才,可最终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