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25访问:31来源:历史铺
空姐转行做起入殓师
李卓身材高挑,长相精致大方,说话带有东北人的直爽。她的微信头像是一张自拍照,还加了心形贴纸,和大多数女生一样,李卓会把日常分享在社交账号中。很难将她与入殓师这个职业关联在一起。
入殓师这一职业,在很多人眼里略显神秘,部分人还带有抵触,对于李卓来说,这是一个能够找到自身价值且热爱的职业。
33岁的李卓,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便是空姐,就职于南方一家公司。由于经常出差,无法兼顾家庭,为了更好地照顾两个孩子,李卓便选择了工作时间相对稳定的银行工作。
2019年后,李卓通过丈夫李先生开始接触入殓师行业。李先生的父辈从事殡葬行业,此后他子承父业,经营着一家殡葬用品店,同时也担任殡葬司仪的工作。李先生也是第一批在哈尔滨市民政局备案的殡葬服务从业者。繁忙时,李先生需要24小时待命,经常需要在深夜外出工作。担心在劳累状态下开车不安全,李卓偶尔为丈夫开车,跟着他一起外出工作,因此慢慢对这行有所了解,并逐渐转变观念。
李卓还记得第一次抬遗体时的场景。2019年时,李卓陪同丈夫与往常一样在车内等候。这一次的逝者是一名年仅16岁的女孩,与家长发生口角后在家中自[shā]。在相关流程结束后,需要为女孩进行换衣等工作,但李先生与其他工作人员均是男性,家属也强烈反对由男性换衣,为此李先生只能找李卓帮忙。李卓了解情况后,看着这么小的孩子,内心十分难受,止不住地掉眼泪,也愿意帮忙。第一次接触逝者的李卓尽管内心很害怕,但还是硬着头皮完成了。
事后,这名女孩的父母从外地赶回家中后,向李卓表达了感谢。这种正向的反馈,让李卓的想法发生了改变——做的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在逐渐了解这一行业,并认可这份工作的价值后,李卓跟着东华苑殡仪馆的一名入殓师学习。
如今李卓从业已有近3年,她与丈夫李先生一样,成为了备案的殡葬服务从业者,平均每年送走200余名逝者。
提到入殓师,很多人会觉得是一份略显神秘的职业,也有人会带着偏见的眼光,敬而远之。
当被陌生人问到职业时,李卓并不会隐瞒,而是很自然地告诉对方,并表示入殓师并不可怕。
李卓也常感到职业带来的社交压力,这个行业里有许多不成文的规矩,如不参加亲友的婚寿喜宴,春节期间几乎不去拜年,有人生病也不去医院探病,甚至从不与他人主动握手等。就连交朋友,基本也都在殡葬业的圈子里。
“再见”在这个行业里是不允许说的。“有时我们去参加逝者家属白事答谢,在我们走的时候,会告诉家属,不用送我们,也不要说再见,这是我们行里的规矩。”李卓说,这不是因为忌讳什么,而是出于对对方的尊重,怕别人在意。
工作时,往往是入殓师独自在冰冷、安静的环境中工作,在付出努力、妥善帮别人完成身后事后,一个人默默地离开,“这种时候就有很强的落寞感,唯有依靠回忆以及家属的认可,填满这种状态。”虽然偏见时常出现,也曾受到恶语相向,但李卓尽力完成自己的工作后,看着家属们与逝者做着最后的道别,内心也有说不出的感动。
“有些人认为跟殡葬从业人员接触不吉利,我能理解,但还是希望大家对这个行业多一些理解。”她认为,入殓师这份职业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也与传统观念并不同,现在都是文明殡葬,入殓师也是一门学科,需要经过民政部门专业的培训,而且现在的工作环境都很宽敞、亮堂。
李卓坦言:“死亡并不是个禁忌,入殓师也不是什么妖魔鬼怪,这是一份正常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