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东汉太平道创始人和黄巾起义领袖张角简介_张角真的会法术吗_张角是如何成为百万教主

时间:2024-08-25访问:23来源:历史铺

张角(?-184年),钜鹿(秦治今河北平乡、东汉治今河北宁晋)人。  中国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黄巾军”的领袖。张角修太平道  ,利用其中的某些宗教观念和社会政治思想,组织群众,约于灵帝建宁(168年-172年)初传道。中平元年(184年),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自称“天公将军”,率领群众发动起义,史称“黄巾起义”。不久张角病死,起义军也很快被汉朝所镇压。

后世的明教以张角为教祖

张角个人经历

张角是中国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人,早期道教派别太平道的创始人。他与两个兄弟张宝、张梁三人都信奉道教。

东汉末年他们兄弟三人宣传太平道,加上早期流行的"黄老"思想,并把这种思想化为自己的教义,广泛向信徒们宣传。太平道的教义宣称在天上有鬼神监视人们的行为,并根据人们行为的善恶来增加或减少他们的寿命,要求人们多行善事,少做坏事。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张角的太平道发展到中国的许多地方,教徒人数达到了几十万。而张角就以教主的身份来布道,据历史记载,他布道的方式主要是以给人治病来扩大影响。张角还自称"大贤良师",把自己看成大众的先觉者。他把全国信徒按照地区,建立了军政合一的组织“方”,共设三十六方,各方首领称"渠帅",在民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由于当时社会腐败,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所以张角就顺势而起,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发动了黄巾大起义。在起义失败后,太平道也就基本上销声匿迹了

张角主要事件

建宁年间(168年—172年),他带着两个弟弟,首先在灾情特别严重的冀州一带开始传教活动。灵帝熹平年间(172年—178年),他在大量招收学生、培养弟子、吸收徒众的基础上,创立了太平道。太平道为我国道教的早期教派之一,以推翻腐朽没落的东汉王朝、建立太平社会为己任。其主要特征是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以“中黄太一”为其奉祀之至尊天神。太平道的纲领、目标、教义、称号、教区组织、口号、宗教仪式、活动内容、传教方式等,皆据《太平经》而来。

他到处散布“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张角根据《太平经》“众星亿亿,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行之言,不若国一贤良也”,自称大贤良师,为太平道的总首领;他的两个弟弟,张梁、张宝则自称大医,亦为太平道的首领之一。凡太平道成员及其信徒,若犯有过失,只要跪拜在首领面前,承认错误,保证不再犯,便给以宽恕。

张角常持九节杖,在民间传统医术的基础上,加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并以此为掩护,广泛宣传《太平经》中关于反对剥削、敛财,主张平等互爱的学说、观点,深得穷苦大众的拥护。张角又派出弟子八人,到四面八方去宣传教义。发展徒众,“以善道教化天下”。十余年间,太平道势力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徒众达数十万人。主要是穷苦农民,也有城镇手工业者,个别官吏、甚至宦官。张角将教徒划分为三十六方(教区组织),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渠帅负责。在此基础上,张角又按《太平经》中“顺五行”的思维方法,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选定于甲子年甲子日、即灵帝中平元年(184年)三月五日举行大起义。张角还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响亮口号,欲说明按照万物兴衰、按照朝代演变的规律,汉王朝(苍天)大数已尽,作为土德(土色黄)、黄天的代表,太平道应当取代汉王朝。在二月初,各方首领及信徒便已着手准备。他们用石灰在洛阳的市门及州郡官府墙上书写“甲子”等标语口号。一大方的渠帅马元义首先通知荆州、扬州的信徒数万人,到邺(河北临漳)城集中,准备起义。于是,其分管的信徒们便已开始向邺城集中。马元义还多次到京城洛阳约定宦官中常侍封胥、徐奉为内应,在三月五日里应外合,一道起义。

大约在预定起义日期的前十天,即二月十五日前后,太平道的一个信徒、济南人唐周上书官府告发起义之事。于是,朝廷紧急捕捉马元义,车裂于洛阳;并紧急动员各种力量,捕捉诛杀张角信徒一千余人;又通知冀州捕捉张角及其家人。

张角等发现事已败露,即用各种方法星夜通知各方,立即起义。起义时,义军首先将抓获的贪官杀了祭天。起义时,张角军皆头裹黄巾(黄天的象征),时人称之“黄巾军”。起义后,张角依据《太平经》中关于“有天治、有地治、有人治,三气极,然后歧行万物治也”的理论,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自称地公将军,其弟张梁自称“人公将军”。起义开始后,群众纷纷响应,或入伍为信徒,或送粮送衣,义军发展很快。义军攻克城镇后,往往烧毁官府,杀贪赃官吏,将其财产分给百姓。贪官污吏平时作威作福,一闻义军到来,便吓破了胆,如同丧家之犬,多已逃之夭夭。旬日之间,天下震动,京师震动。但由于黄巾军的主体是农民,组织不够严密,在政策和策略上普遍掌握不够好。他们除了攻打官府外,还普遍攻打豪强、士家及各种有钱人家。于是,豪强、士家都迅速站出来,配合官府义军。起义约十个月后,黄巾军主力败于官府、豪强的联合。不久,张角也在这期间病死。

张角到底会不会法术?

那么问题来了,张角既然不会法术,那些看似法术的东西到底是什么?这一说是,张角会魔术。魔术是什么,魔术是根据科学的原理,运用一些特质的道具,来传达出一种神秘莫测的假象,来迷惑别人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在三国东汉那个封建迷信盛行的年代,一些些小魔术可能就让人们信以为真,认为张角真的会法术。根据现在的说法,张角是一位会心理学、数学、化学、物理学、表演学的专家。

二说,张角是利用了天时地利,会夜观天象罢了,说明张角懂得天文地理气象学。就像在赤壁之战诸葛孔明摆设祭坛说要借东风一样。这其实只是诸葛亮以丰富的气象学知识预测到几时会有东风,所以在祭坛上的知识装腔作势,并不是真的。演义中的呼风唤雨只不过是张角预测到了会在几时起风几时下雨,然后在特定的时刻顺势罢了,给人一直是张角在施法的假象,从而以讹传讹说张角会法术,其实只不过是世人愚昧罢了。

在巨鹿郡这个地方,有一家兄弟三人,一个叫张角,一个叫张宝,还有一个叫张梁。张角是个读书的书生,可惜时运不济,中不了举人,是个落第秀才。可能张角三兄弟不是什么有钱人家,姑且算他是寒门子弟吧,每天进山采药为生。

这天张角进山采药,在山里遇见了一个老人,那位老人说来长得也是奇怪,青绿色的眼睛,还有着像儿童一样的容貌,手上握着藜杖,一见到张角就把他叫到一个山洞中。传下三卷天书给张角,还告诉他说:“这三卷书的名字叫做太平要术。你拿到这本书,应到代替天传播它的教义,去拯救黎民百姓。如果你因此有产生不好的心思的话,一定会遭受天谴,会有恶报的。”

张角听了,心想这是神仙啊,连忙问他是叫什么的。那个长相怪异的老人回答说:“我是南华老仙啊。”说话完,就化作一阵阵清风飘走了。张角拿到这太平要术后,无时不刻不在专研,可以说是通宵达旦的在学习这本书,不久后就学会了,还会呼风唤雨,自称为“天公将军”。

由于信奉道教,又受到太平要术的影响,加上早些年间的黄帝老子思想,他们兄弟三人创立了太平道这个最早期的道教组织,然后开始传播自己的教义,并向信徒们开始宣传。他们告诉百姓天上是由神灵在查看百姓们的生活的,做好事有功德,做坏事有损功德,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希望大家能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多做好事。

张角的形象很多,这次我们选取的是《英雄三国》这款竞技游戏的角色图。很明显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是一名远程的智力型英雄,毕竟在三国中张角可是一名妖道。这个设定,很符合绝大多数的认知。图中的张角,手握天罗法杖,这收账虽然怪异但也是符合演义中说张角常常手持九节杖这一说法。从原话来看。张角这一妖异的模样,真的很有大巫师、大妖术师的范儿,不愧妖道之名。

英雄三国是根据三国史实,原创英雄形象的,还原了真实的三国英雄。张角号称是太平道人,又自称是天公将军、大贤良师,是黄巾军的首领和太平道的创始人。

张角心性坚韧,天生奇才,虽然考试没有中举,但是很有修炼的天赋,不然也不会上山采药就被南华老仙这样的仙人看重,从而传授三卷天书《太平要术》了。当然,张角的仙缘也很重要,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没有成为举人,修炼成为仙人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