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30访问:28来源:历史铺
司空图(837-908),字表圣,虞乡(今山西虞乡县)人。唐代文学家,他中进士后,会官中书舍人,因世乱退隐,专力写作,不问世事,他在诗歌中表达了这种态度。
“侬家自有麒麟阁,第一功名只赏诗。 ” 他在诗文里颇能用新鲜的形象来衬托或比拟,例如“林幽莺啭,院古苔新”(《春愁赋》)。但是他的笔却没有接触到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由于他的诗歌理论,也正是在他的《诗品二十四则》里这种比验的手法达到了极点。他把诗歌风格分为“雄浑”、“沉着”、“绮丽”等二十四类,一个一个烘染衬托,使大多数的诗品都像一首美丽的写景诗。
司空图要矫正晚唐的琐细刻划、好发议论的诗风,把所谓“韵”片面地、孤立地强调,变成离开作品具体内容的故弄玄虚,这是脱离实际空谈理论的必然结果。六朝以来,“气韵”早已是画论里的老生常谈,从司空图起,文评里也开始谈“神韵”了。
韩偓,字致尧,小名冬郎,长安万年人。他是李商隐的连襟韩瞻的儿子。唐昭宗(李晔)龙纪元年(889)进士,历任翰林学士和兵部侍郎等职;以不附朱至忠,贬濮州司马。天佑六年,韶复原官,偓不敢入朝,挈其族避闽,依王审知而卒。他的诗以七言近体为多,格调轻快流畅,却有些柔弱。他的《翰林集》中一部分感时伤乱之作,虽也反映了一些历史事实,但由于常常夹杂着他个人对皇室的感恩情绪和效忠思想,因之它们的思想性是不高的。他自己最著力也最被人称道的是“香奁诗”。他的“香奁诗”的基本内容是反映了战乱时代上层士大夫沉湎于享乐生活的腐朽情调。偶尔也有一些清丽、含蓄之作,在艺术上可取的,例如《已凉》: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但是,这首诗的内容仍然是士大夫享乐思想的表现。他艺术地描绘出一个非常华丽而精致的所在,使人觉得生活在那里就非常舒适而清凉,引导人对那种享乐生活的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