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元代著名作家王实甫有什么代表作品?

时间:2024-06-30访问:29来源:历史铺

  王实甫的五本二十一-折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在元代杂剧中可以说是一项辉煌的成就,它是以爱情为题材的杂剧的高峰。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从他的一首题为《退隐》的散曲(陈所闻《北宫词纪:商调集贤宾》),我们知道这位作者做过官,后来退职在家,“有微资堪赡赒,有亭园堪纵游”;并且至少活了六十岁,因为散曲中说:“百年期六分甘到手。”王实甫是一位富有才华的作家,元末明初人贾仲明写的[凌波仙]吊词中说他““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优低”;看来他在当时杂剧作家的圈子中也很有名气。他创作杂剧的主要活动时期大约是在元成宗(铁木耳)大德年间(1297-1307)。他写的杂剧据《录鬼簿》著录有十四种,至存的只有《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和《四丞相歌舞丽春堂》三种,残存的有《苏小卿月夜贩茶船》和《韩彩云丝竹芙蓉亭》两种。留下的散曲也很少。

王实甫

  《破窑记》写宋代吕蒙正的“变泰发迹”故事,主要情节是他和刘月娥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其中又穿插了一些民间熟知的“搠笔题诗”、“饭后击钟”之类的传说。作品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处于比较下层的知识分子生活贫困,到处受到侮辱和冷遇。当时他们只有依靠博取官职才能改善自己的生活命运。剧中女主角刘月娥的形象塑造得较有光彩,作者通过她一系列的行动,描输出一个性柔和而意志坚强的女性。她生长在豪富人家,却毅然离开家庭搬到破瓦窑里,和吕蒙正过贫困夫妻的生活。她有自己的信念:“夫妻相待,贫和富有何妨”,“心顺处便是天堂”。那间破瓦窑“虽然是人不堪居,我觑的肚兰堂绿窗朱户”。她的父亲刘员外耻笑吕蒙正为“叫化头”,不惜把女儿赶出家门,后来吕蒙正作了官,又赶着前来相认,口口声声:“ 我的女婿”。作者对这种势利小人的面目作了揭露。剧本的第四折有调和矛盾的倾向,显然是个大缺点。

  《西厢记》是王实甫最成功的作品。《西厢记》的故事最早的来源是唐代元稹所写的《莺莺传》,不过给它影响最大的是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它和《董西厢》在情节上大致相同,但在各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加工、发展和提高。

西厢记

  作者堵塞了情节里的漏洞,删减了蔓生的枝干,使人物性格的发展更为合情,同时充分发挥了戏剧样式的长处,使冲突更为剧烈。人物性格更为显明,心理描写更为相致,语言也更为精炼。由于他天才的创造,《西厢记》成为我国古典戏曲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本文标签:王实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