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汉代乐府诗的产生发展和分类

时间:2024-06-30访问:20来源:历史铺

  汉代从武帝时开始建立了一个专掌管音乐的机构,叫做乐府,它的具体任务是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和搜集歌辞。这些乐章、歌辞称为“乐府诗”,代表两汉待歌的最高成就。

乐府诗

  西汉采集民歌的规模是不小的,《艺文志》所载西汉一百三十八篇民歌的目录是以地城分类的,根据目录可以看出当时采风遍及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可惜的是这些民歌并未全部流传,现存的两汉乐府民歌总共不过四十首左右。可见亡佚之多。东汉仍然有专掌俗乐的机关,仍然采集民歌,现存的乐府民歌中东汉所产实占多数。

  两汉的民间音乐很昌盛,也风行于社会上层。皇帝们爱好“俗乐”,有些甚至能自度曲或吹弹乐器,贵族们爱好“俗乐”,至于和皇帝争女乐。因为当时的上层统治阶级如此爱好“俗乐”,所以才大量采集民歌,又大量训练演奏“俗乐”传习民砌的乐工。到了魏、晋,乐府机关仍然不度,旧的乐府歌辞有些还被继续用着,因而两汉的民歌流传了一部分 下来。六朝有些总集中收集这些歌辞,到沈约著《朱书》,又把它们藏入《乐志》。两汉的蓄养乐人的贵戚豪富之家大约也搜集民歌。现存的汉乐府民歌中有些并未被正史乐志所著录,可能原是私家所搜集的。

  宋人郭茂倩所遍的《乐府诗集》是收罗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总集,其分类方法也被后人所沿用。在下列三类中都包含着汉代民歌:第一是 “相和曲辞”,其中民歌最多,其次是“杂曲歌辞”,再次是“鼓吹曲辞”。

乐府诗

  “相和歌”是汉代出自各地民间的新声。歌辞中称为“古辞”的,据《宋书乐志》所说,本是广大农村和城市中下层群众的创作(其中也有少数是文人或乐工的作品)。“杂曲歌辞”的风格和“相和歌辞”相同。因为这些歌辞原来曲调后世不群,所以列为杂曲。其中的民歌和“相和歌辞”中的民歌一样, 都是乐府诗里的精华。

  汉“鼓吹曲辞”今存“铙歌”十八篇。“饶歌”本是军乐,但由掌“俗乐”的黄门鼓吹乐人演唱。歌辞至部产生于西汉,其中一部分是民歌。

  此外,《乐府诗集》还有“杂瞅谣辞”一类, 其中收入许多民谣。

本文标签:乐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