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远古时期母系社会是一种什么表现形式?

时间:2024-06-30访问:27来源:历史铺

  从伏羲到大禹建立夏朝为止,是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的漫长时期。以今日父系社会的眼光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当时却是非常自然的。以今日结婚的两人来说明,他们结婚时可能会考虑的问题是:婚后随女方居住,还是随男方居住,或者两者组合成新的独立家庭?孩子随女方姓,还是随男方姓,或者采用其他姓氏?

母系社会

  这涉及父系社会和母系社会的本质问题。在当今社会,男女双方组成独立家庭的情况较多,整体而言婚后还是随男方居住,而孩子则一般随男方的姓。至于随女方的姓,一般是男方入赘的情形。而启用其他的姓氏,创造一个新姓氏的情况不多,现在可能采用父亲、母亲的双方姓氏作为类似复姓的排列。另外一种情况是,因父母或更早的长辈中出现某支没有香火延续的情况,在所生的孩子较多的情况下,可能会让孩子改姓某个长辈的姓氏,而这个姓氏可能是与父母都没有关联的。

  在上古社会,情形则基本相反。父系因战争的需要而展现自己的雄性优势,进而在部落中占据一定的地位,但母系的传统还是非常牢固的。如同现代女儿出嫁的传统一样,当时以儿子入赘于其他部落的情况更为普遍。男方随女方居住,而孩子一般随母系的姓氏,即使启用了新姓氏,也基本反映了母系的传统,如炎帝之“姜”姓、黄帝之“姬”姓、大禹之“姒”姓。

  母系传统与禅让制、部落长老联盟制是密不可分的。禅让制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通过选举继承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称为“外禅”;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导致朝代更替。

母系社会

  禅让制的本质是部落长老联盟制。氏族组成大的部落,部落组成部族,部族又组成更大的部族联盟。各部落有自己的长老,这些长老进而又推荐出进入大部族联盟领导层的人选。显然大部族拥有更多的席位,在决定大部族首领或者其他事务时,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各部族推举出适合作为首领的候选人,并最终从中选择出符合整个长老联盟的大首领。大首领的大臣,主要由各部族的首领组成。这样可以鼓励其积极参与部族事务,为整个部族服务,并为未来的禅让产生合适的继承人。在适当的时机,长老联盟再次通过选举来实现首领权力的更替。

  禅让制和部落长老联盟制随着文明的发展分崩离析,与母系社会的传统衰落是密不可分的。

本文标签:母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