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30访问:26来源:历史铺
商周时期,铜鼎是非常重要的礼器,后母戊鼎是这一时期商王室最著名的重器。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殷墟墓,是商代青铜文化鼎盛时期的一件杰作。因鼎内壁铸有“后母戊”铭文,故名。后母戊大鼎因其巨大而精致的造型,被誉为“青铜器之冠”,是目前国内出土的最著名的四足方鼎。
上古时期,铸鼎是国家大事,制造环节多,冶炼要求高。经过郭沫若的团队研究,这驾鼎被命名为司母戊鼎,从而引发了关于宝鼎长达半个世纪的争论。
司母戊鼎体型巨大、雄伟庄严,采用了塑造泥膜、翻利陶范等先进复杂的工艺,代表了我国商代青铜器制作的最高水平。这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名副其实的“重器”。
1976年,安阳殷墟发现了商代的妇好墓。妇好是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女武将,是商王武丁的皇后。妇好墓出土了大量文物,而其中的一个“后母辛鼎”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后母辛鼎与几十年前出土的司母戊鼎非常相似,无论是鼎上的形制、铭文还是纹饰。
众所周知,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为祭祀自己的母亲,商王武丁的妻子而制作的鼎。碰巧的是,根据历史记载,妇好是商王武丁60多个妻子之一,也是武丁的妻子。由于司母戊鼎与后来出土的后母辛鼎是同一时期的鼎,有专家推翻了之前郭沫若给司母戊鼎的称呼,认为“司母戊鼎”应该改名为“后母戊鼎”。
关于司母戊鼎改名为后母戊鼎的问题,学者们分成了两派。一派专家认为,“司”字与“祀”字同音同义,“戊”是商王文丁之母的庙号。那么,“司母戊”这三个字的组合就可以理解为:用来祭拜其母亲的青铜鼎。
另一派学者认为“司”字与当时的“后”字写法相同。商代字体书写自由,部首尚未形成格式,可以随意摆放。因此,“司”的写法可以正也可以反,左读“司”,右读“后”。此外,结合妇好墓出土的后母新鼎,“后”字与“皇”字相连,意为“皇后”,是一种尊贵的荣誉。所以有学者更倾向于改名司母戊鼎。
关于司母戊鼎更名的争议持续了30多年。2011年3月6日,央视新闻频道在《新闻30分》节目中正式宣布“司母戊鼎”将更名为“后母戊鼎”。自此,国家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司母戊鼎的铭牌被改为,一场学术之争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