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30访问:30来源:历史铺
战国时期,当时除了屈原、宋玉的辞赋外,都不是纯粹的文学作品,而是哲学著作或历史著作。哲学都是从政治上或思想上的激烈的论辩中产生的。
《战国策》主要是记录各国朝廷中的一些论辩。屈原的作品也是用诗歌来表白他的政治见解和控诉楚国的黑暗政治。因此,紧密地结合当时各国的政治斗争和哲学思想上的斗争,这是战国时代文学的总的特色。这种特色具体地表现为下面几点:
一:感情激越,有很强的斗争性。一些思想家,他们各自代表一定阶级和阶层的利益、要求等来著书立说,尽管他们都有各自的阶级和个人偏见,但他们都自己认为真知灼见,极力抨击所反对的事物,鼓吹自己的主张。
二:文章宏丽,有的作品里还用了设想奇特、辞采绚烂的浪漫主义手法。战国中期和末期的文字, 一般都讲求辞藻华丽,多用排笔,末期更多铺张。这和上面所提到的一点有关系, 作者这样写,多是为了表达他们充沛的感情。到了末期,逐渐形成一种时代的风气了。
浪漫主义在中期很盛。《楚辞》是当时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庄子》也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战国时代是一个变化剧烈的时代,伟大的诗人和杰出的思想家在那个动荡的然而又是各方面蓬勃发展的时代,思想里充满了矛盾,心底激起了汹涌澎湃的浪花,作品里而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一部分面貌和精神。
三、多用比喻。这在诸子散文中异常突出,从最早的《论语》到最晚的《吕氏春秋》都有这个特色。它们用比喻有的短到只有几个字;有的用一个较长的故事来比比喻。《左传》时用比喻,《战国策》中的游说辩说之辞比喻更多。不独散文用比喻,屈原的《离骚》等诗篇也都大量采用比喻。
四、多用寓言。寓言本来是当时散文里比喻内容之一种,但它在散文着作中,有相对的独立性,往往可以游离出来成为完整的故事,有许多佳品,是一代文学精华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