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吴敬梓一生的经历,吴敬梓是怎么死的?

时间:2024-06-30访问:26来源:历史铺

  吴敬梓(1701一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曾祖父吴国对是顺治年间的探花,诗和散文都写得不太坏。祖父吴旦早死,父亲吴霖起是康熙丙寅年的拔贡,做过赣榆县的教论,为人耿直。吴敬梓称述他父亲能“守子云之玄,安黔娄之贫”,是一个看重节操、淡泊名利的知识分子。他父亲的品行和生活态度对他都产生了一些影响。

吴敬梓

  吴敬梓十三岁丧母,十四岁随父亲至赣榆任所。这个时候他“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二十三岁,父亲死了,生活起了变化。接着,他考取了秀才。从此他经常往来南京,涉足风月繁华的城市。由于轻视钱财,乐于帮助别人,加上考试场中郁郁不得意,就挥金如土,不上十年,把田园产业都变卖完了。这样,他在三十三岁时索性迁居南京,过着客寓的生活。

  雍正十四年,吴敬梓三十六少时,安微巡抚赵国麟举荐他到北京应“博学鸿词”科的考试,他没有去。从此,他对科举的看法有所改变,不像过去那样热中了。《儒林外史》大约在这一年开始动笔写作。两年后,他写了一首 《宋别曹明湖》的诗,对于富贵功名已经看得很轻了。在他四十一岁以后,生活十分贫困。冬日苦寒,到野外散步,叫做“暖足”。据说他和朋友五六人,“乘月出城南门,绕城堞行数十里,歌吟啸呼,相与应和。逮明,入水西门,各大笑散去,夜夜如是。”(程晋芳《文木先生传》)这样看来,他的生活愈贫困,而他的性格愈加侧强,决不向贫困低头。十年后, 乾隆皇帝“南巡”,别人都去夹道迎拜,他却“企脚高卧向栩床”,表现对最高封建统治者蔑视,也表现他对于富贵利禄的忘怀。

吴敬梓

  吴敬梓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晚年,吴敬梓除写小说外,开始研究经学,他曾替友人江昱写过一篇《尚书私学序》,表示他对于古文《尚书》的意见。此外,还著《诗说》七卷,没有留传下来。吴敬梓打算把这种治经生活作为“安身立命”的事业,然而这样的生活并不人长,五十四岁的一个冬天,他到扬州访友,突然病死。

本文标签:吴敬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