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30访问:24来源:历史铺
凿壁偷光,汉朝,有一个名叫匡衡的少年,非常好学。因为家里穷,他白天要干很多活来维持生计。只有晚上他才能安心坐下来学习。然而,他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没法看书。匡衡心痛自己虚度的时光。但他邻居家很有钱。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一天,匡衡鼓起勇气对他的邻居说:“我想在晚上学习,但是我买不起蜡烛。我能借你的房子一寸吗?”邻居总是看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讽刺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为什么还要读书?”匡衡听后非常生气,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家后,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一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个洞里透进来。借着这微弱的光线,他开始如饥似渴地看书,渐渐地看完了家里所有的书。
附近有一个大户人家,有很多书。一天,匡衡出现在一所大房子前。他对他的主人说:“请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只要让我读完你所有的书。”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如此好学引起了另一个人的注意,此人就是当时的太子,后来汉元帝,在汉宣帝死后即位,而匡衡被召入为官。先后担任郎中、博士、给事中、光禄大夫、太子少傅等职。汉元帝非常喜欢儒家思想,尤其是《诗经》。在这种情况下,匡衡自然受到重用,后来被提拔为光禄勋、御史大夫。
公元前36年,下令立匡衡为丞相,同时封为乐安侯。当年凿壁偷光的农民子弟,如今已成为百官之首,是极其重要的官员。
汉成帝即位后,匡衡出面揭发和弹劾石显的罪恶。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王尊,一个司隶校尉,也站起来指责匡衡身为丞相,当时知道石显“专权势,作威福”,却“阿谀曲从,附下罔上,无大臣辅政之义”。匡衡也很惭愧,所以称病辞职,但汉成帝不同意。不久,匡衡又出事了。他他被有关部门弹劾,理由是侵吞土地。
如前所述,匡衡被授予乐安侯的称号,并享受食邑,这持续了大约3100公顷。但他利用宰相之职,侵占土地400公顷。普遍的理解是,匡衡与地方当局勾结,侵占了原本属于朝租赁的400公顷土地。这件事被揭发后,汉成帝下旨,免去匡衡的宰相之职,降为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