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彭德怀警卫,为毛岸英守墓三年,目睹下葬过程

时间:2024-08-25访问:30来源:历史铺

向朝善,一名普通的志愿军战士。在战场上,他是彭德怀的警卫班长,负责志愿军司令部的安全,同时负责保护的还有毛岸英同志。然而不幸的是,毛岸英同志在朝鲜牺牲了,向朝善等战士除了帮他下葬,还为其守墓三年。

向朝善说,在战场上,没有什么地方是绝对安全的,所有的防护措施不过时降低被命中的几率罢了。尤其是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美军的现代化武器对志愿军简陋的武器装备更是难以藏身。当时,美军飞机似乎知道志愿军司令部在大榆洞一样,不停的扫射着附近,临走时还扔下了凝固汽油弹,把周围弄的一片火海。毛岸英同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牺牲的。

彭德怀警卫,为毛岸英守墓三年,目睹下葬过程

毛岸英当时从苏联回国,又经历了土地改革等,是一个正在一生中辉煌的年纪,却不幸牺牲。牺牲时,全体警卫班的战士都非常伤心,难过,争着为毛岸英同志抬棺。然而就在大家准备把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内时,得到了毛主席的指示,就地掩埋。

向朝善接受这个任务后,率领全班把毛岸英的遗体葬入陵园,同时为其守墓。三年后,向朝善奉命回国,告别了陪伴了三年的毛岸英同志。

向朝善回国后,很快复原,在当地武装部工作。XLW

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1950年11月25日),本名远仁,字岸英,初名永福,湖南湘潭人,是毛泽东与其妻子杨开慧的长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安葬于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相信很多人都曾经为毛岸英的英年早逝而惋惜,人们在惋惜心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风言风语,开始有人传小道消息说毛岸英是死于一场由美国人一手策划的一场阴谋,惹得流言蜚蜚,毛主席深知为此颇为不满,彭德怀也为此颇为复杂。


彭德怀警卫,为毛岸英守墓三年,目睹下葬过程

毛岸英死于1950年11月24日,他当时正从休息的山洞走到办公室,美军的几十枚凝固汽油弹已经落在了彭总办公室的周围,毛岸英没能跑出来。

当时彭总在防空洞内,杨凤安向彭总报告了此时之后,彭总几乎站立不稳,怀着悲痛的心情向国内的毛主席发了封电报,毛主席把电报足足看了几分钟,才脸色难看的叹声道:“打仗嘛,总会有牺牲的,没什么。”

毛岸英死后,彭德怀曾经给周恩来写过一封信,因为民间并不知道毛岸英死的具体细节,他认为他们这些参加过战争知道真相的人应该把看了解到的真相公布出来,但是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真相一直都没有公布,直到1980年王天成与杨凤安根据彭德怀的夫人浦安修的指示,走访多位老同志,把这一事件写进了《北纬三十八度——彭德怀与朝鲜战争》一书中。

金日成这样评价: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国际主义的典范和楷模,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牺牲了包括妻子在内至亲至爱的五位亲人;为了朝鲜人民的反侵略和保卫世界和平,他又把最疼爱的长子毛岸英送来朝鲜。岸英牺牲了,我们会永远怀念他!

刘思齐,1930年3月2日出生于湖北,毛岸英的妻子,两人的婚姻生活虽然不长,但他们两家却有着深厚的渊源。

“思齐”是父亲刘谦初在狱中给女儿起的名字,她的家乡山东自古为齐鲁之地,父母曾在那里工作过,意思是要她记住那个地方,记住那里的人民以及父母在那里的遭遇。

提起刘思齐,相信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都不会觉得陌生,06年是毛岸英烈士牺牲56周年,刘思齐带着她再嫁后生的儿女一起去朝鲜。刘思齐让女儿从那里装了一罐土,带回中国,刘思齐曾说,这段感情断不了。

56年的时间足以让少女变成了老人,但心里的思念与柔情却不能改变,为了那段不能割舍的情绪,刘思齐带着孩子们来到了当年爱人牺牲的地方。

丈夫牺牲后,刘思齐去苏联留学,1955年9月至1957年9月,刘思齐在莫斯科大学数学系学习,1961年秋天,她从事翻译工作。

1962年2月,刘思齐与空军学院教员杨茂之结婚,生有两子两女,其中长子叫杨小英,是为怀念毛岸英起名的。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17万志愿军长眠于朝鲜金达莱盛开的土地上。其中,有一位非常特殊的牺牲者,他就是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

毛岸英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生的孩子。1922年10月24日,毛岸英出生在湖南长沙。他的经历坎坷多难。跟母亲杨开慧一起坐过牢,跟两个弟弟一起流落于上海的街头,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开过黄包车。

1936年,毛岸英跟弟弟毛岸青来到苏联,继而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1946年,毛岸英回国。1950年10月,毛岸英参加志愿军,随彭德怀派往朝鲜战场。1950年11月25日,在美军的一次空袭中牺牲……

毛岸英死于1950年11月24日,他当时正从休息的山洞走到办公室,两个人因为还没有吃早餐,他们到的时候饭已经凉了,于是两个人就自顾自地围着火炉炒起了鸡蛋米饭,正准备吃的时候,就响起了美军空袭的警报。

当时问完情况正要离开的杨凤安同志看见美军的轰炸机飞过来,下意识的边跑大喊:“不好!快跑!”可是人的反应哪比得上飞机的速度,美军的几十枚凝固汽油弹已经落在了彭总办公室的周围,除了在吃蛋炒饭的毛岸英和高瑞欣,其他人都跑了出来。

当时彭总在防空洞内,杨凤安向彭总报告了此时之后,彭总几乎站立不稳,怀着悲痛的心情向国内的毛主席发了封电报,毛主席的秘书叶子龙在收到这封电报之后拿不准注意,先给了周恩来。

周恩来总理觉得瞒着也不是办法,就让叶子龙过一会拿给毛主席看,不久后,又来了一封电报,两封被叶子龙一起送去给了毛主席,毛主席把那封简短的电报足足看了几分钟,才脸色难看的叹声道:“打仗嘛,总会有牺牲的,没什么。”

与此同时,关于毛岸英的死讯正在国内传开,因为一些原因,政府并没有把这个毛岸英的死因公布,于是就有了文题的“阴谋说”。

这是一个故事:麦克阿瑟通过间谍获悉毛岸英在彭德怀手下当参谋的消息,就定下了消灭彭德怀,绑架毛岸英的计划,这才有了11月24日轰炸事件。

但是这一故事是缺乏事实基础的,因为当时整个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出军的保密工作都做得非常严谨,军队出现在朝鲜时让美军猝不及防,毛岸英当时的身份除了彭德怀和一个保护他的人知道外,其他的人都不知道,在所有人眼中,这个高高大大的年轻的懂俄文又懂英文的小伙子很是神秘。

毛岸英死后,彭德怀曾经给周恩来写过一封信,因为民间并不知道毛岸英死的具体细节,他认为他们这些参加过战争知道真相的人应该把看了解到的真相公布出来,但是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真相一直都没有公布,直到1980年王天成与杨凤安根据彭德怀的夫人浦安修的指示,走访多位老同志,把这一事件写进了《北纬三十八度——彭德怀与朝鲜战争》一书中。

毛岸英牺牲当日,彭德怀就给国内拍了一封电报,报告了这件事情。但是,彭德怀并没有直接发给毛泽东,而是发给了“军委并高(岗)、贺(晋年)”。高岗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贺晋年则是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电文中简要叙述了毛岸英牺牲的经过:

“我们今日7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3个参谋在房子内。11时敌机4架经过时,他们4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4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4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志司25日16时。”

毛泽东机要秘书、中央机要室主任叶子龙收到电报后,由于“拿不准主意,该怎么处理”,就交给了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周恩来。显然,对于这样重大的事情,周恩来也一时拿不定主意,就对叶子龙说:“让我考虑考虑,先放一放再报告主席。”

周恩来考虑的结果是,暂时向毛泽东隐瞒毛岸英的死讯。他将电报压下,没有给毛泽东看,同时批转给刘少奇和朱德,上写道:“刘、朱:因主席这两天身体不好,故未给他看。”

过了一段日子,彭德怀再次给国内发来电报,文中提到上次电报中的战事翻译错误。周恩来看到后,示意叶子龙向毛泽东报告毛岸英牺牲的消息:“不要瞒了,总瞒着也不是办法,报告主席吧!”并附有一信给毛泽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