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毛主席曾两次从贺龙手里拿回兵权,为什么呢?

时间:2024-08-25访问:27来源:历史铺

贺龙跟其他几位元帅相比,看似不显山不露水的,其实很不简单,为什么这么说?

祖上贺崇先,清朝湘西九溪卫兵马指挥使,湘西军家始祖,什么是军家,随军队在当地落户的人家,虽然是老百姓,可却是按军队的规矩来管理的,你想想,这样管理下来的家族,几百年下来,在当地势力能不大吗?

毛主席曾两次从贺龙手里拿回兵权,为什么呢?

后来又出了个贺廷壁,也是个枭雄人物,湖南第一个揭竿而起,响应太平军的将领,攻城陷地,开仓放粮,很得当地老百姓的拥护,转战两年后战败被俘,临刑之前,夫人刘氏奔赴刑场,干嘛?

军家有传统:军家人的头颅不能落在地上。所以刘氏就在刑场扯起衣襟,眼睁睁的等着丈夫的头颅落下来,然后轻轻地捧起,回乡安葬,这件事在当地成为一段传奇。

你看看,这能是一般人吗?

到了贺龙祖父这一代,家道衰落下来,可再衰落也是个武举人,一门心思维护乡民的利益,他父亲呢,更是性烈如火,行侠仗义,看见土豪欺压良善,就会勇敢的去跟他斗争,因此被乡民亲切的称为“贺拳师”。

在这样的家族长大,贺龙打下习武,武功高强,另外呢,家族这一代代的势力延续下来,让他成了哥老会辈分很高的人物。

1914年两把菜刀闹革命,跟着他的,可全是哥老会的兄弟,说句俗气一点的话,他可是江湖侠士出身的。

他的辈分高到什么程度?

湖南、四川一带,但凡哥老会的势力范围,只要他一去亮明辈分,整支人马跟着他走的事情屡有发生。

再加上贺龙的确是个军事天才,1914年起家,1926年就在混乱的局势中脱颖而出,当上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已经完全可以成为一方军阀。

只要当了军阀,什么金钱美女权势利益那还不要什么有什么,可他呢,却毅然决然的领导南昌起义,从此走上了一条前途未卜的凶险之路。

为什么?

当时贺龙起义,蒋介石是做梦都想不到的,因为他实在不明白这人图什么,当时起义的诸多将领中,朱德只是公安局局长、叶剑英是一个师的参谋长,刘伯承没有实际军职,叶挺比较厉害,但也仅仅是一个师的师长,只有贺龙军职是最高的,这时候,小一点儿能当军阀,大一点,就能进军方高层,可他却选择了起义。

你说贺龙到底图什么?还不是为了给中国人挣个好的生活,像他这样的人在乎当官吗!

南昌起义失败后,他带残部辗转到湘鄂,创办了湘鄂和洪湖根据地,而且发展的非常稳固,当时,一、四方面军都是因为根据地丢失被迫长征,只有他,是因为接到命令,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就因为这个命令,贺龙二话不说,打下来的地盘说丢就丢,带领二、六军团开始长征,就追着蒋介石的屁股捣乱,迫使蒋介石分出兵力对付他,从而减轻了中央红军的压力。

1935年,红军三大方面军会宁会师,需要注意的是,长征期间,一、四方面军都有所减少,只有他出发时多少人,到陕北还是多少人,完完整整的把部队交给中央,交给了一见面就非常尊重的毛大帅。

这是他第一次主动交出军权了。军权对将军来说,可比生命还重要,可贺龙呢,说交就交,一点儿也不犹豫。

红军所有将领中,只有他是一直坚持叫毛主席“毛大帅”的,大帅是什么人?旧时代军人一种至高无上的称呼,贺龙自己已是一方统帅,却还这么称呼毛主席,说明他对毛主席已经是佩服的心悦诚服了。

有时候这事儿还真是说不清啊,贺龙豪侠出身,骁勇无比,蒋介石没放在眼里也就算了,因为他们根本不是一路人。

就是在中共方面的队伍里,他也不是见山头就倒的。

在土地革命时期,一、四方面军都受到当时上海中央的影响,损兵折地,苦不堪言,只有贺龙,在湘鄂、洪湖根据地的时候,中央代表夏曦是越做越过分,贺龙实在忍不住,火爆脾气上来,拔出枪顶着他的脑袋,吓得夏曦什么话都不敢说了。

后来呢,他跟张国焘会师,张国焘还想拉拢他搞分裂,贺龙呢,索性就跟他住在一起,准备实在劝不听,就胁迫张国焘北上。

你瞧瞧,这人就是这样,谁都不服,可一见毛主席,从此便忠心耿耿,说一不二,交了第一次还不算,以后还有第二次。

抗战时期,他出任120师师长,主力部队只有两个旅,张宗逊的358旅;陈伯钧,以后是王震的359旅,主要负责陕甘宁边区保卫工作,抗战后期,他出任陕甘宁边区和晋绥联军司令,主要负责后勤。

西北野战军成立时,主要是以他的358旅为骨干的,当时彭德怀只是参谋长,贺龙才是司令。可由于他后勤工作忙不过来,索性向毛主席推荐了彭德怀,让彭德怀当上了西北野战军司令。

1947年,胡宗南进攻陕北的时候,西北野战军兵力薄弱,贺龙呢,二话不说,又把359旅也交了出去。

还一再叮嘱部下,一定要听彭德怀的话,这事儿让毛主席都不好意思,说把他变成了光杆司令,可贺龙呢,却根本不在乎。

第二次交兵权,就算是彻底把自己交干净了,从此,他就成了好多人眼里的二线人物,在地位上吃了很大的亏。

可贺龙真的认为自己吃亏了吗?

说实话,这种英雄人物的想法,可真是我们普通人不能理解的。XLW

作者 |杨冰晶

来源 |《共产党员》《叶剑英的非常之路》《三联生活周刊》《党史文苑》


毛主席曾两次从贺龙手里拿回兵权,为什么呢?

1976年,“陈锡联夺了叶剑英的军权”的传言一度很盛,陈锡联与叶剑英的关系陷于微妙。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毛泽东把军权交给陈锡联

陈锡联一生最为露脸的是夜袭阳明堡战斗,一举击毁日军飞机24架。年仅31岁时,他成为解放军最年轻的纵队司令员。1966年后,陈锡联成为东北实际的负责人,担任沈阳军区司令员、辽宁省革委会主任、省委第一书记等职。在此期间,他发现了毛远新,赢得了毛泽东、江青等人的器重。特别是他始终保持着和谢富治的良好关系,让陈锡联的名字多次上达天听。

1973年12月,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陈锡联与老部下李德生对调,就任北京军区司令员。1975年1月起,陈锡联升任中央军委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分管国防工业和体育工作。由此可以看出,陈锡联深得晚年毛泽东的器重。

1976年2月2日,中共中央发出了1号文件,内容只有两条:经毛泽东提议,中央政治局一致通过,由华国锋任国务院代总理;在叶剑英生病期间,由陈锡联负责主持中央军委工作。

当时,周恩来刚刚逝世,邓小平又遭受围攻。重病在身的毛泽东,之所以将三军指挥权交给陈锡联,是因为当时既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又是军委常委的只剩下陈锡联、王洪文、张春桥等人。毛泽东几经权衡后说:“陈锡联从小参加革命,会打仗,带过兵团,带过炮兵,在国务院也有个职务,就让他管一下吧。”

“陈锡联夺军权”传言一度很盛

众所周知,叶剑英也曾深得毛泽东的信任。1971年9月13日,林彪出逃事件发生后,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开始主持军委工作。10月3日,中共中央又作出决定,撤销军委办事组,成立由叶剑英主持的军委办公会议。军委办公会议在中央军委领导下,负责处理军委日常工作。而在1976年中央发出1号文件后,叶剑英大多参加一些中央的会,而军队的事情则基本不再介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