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大名将(战国四大名将是谁)
时间:2024-08-25访问:26来源:历史铺
在我国的长河中有些年代是人才辈出,在中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如时期,时期,时期,盛唐时期等等,在这些年代里,名家如雨,名将如云。说到时期,就不得不提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以司马迁著《史记*六国年表》记载为实,战国始于公元前475年,结束于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中国,在此274年中杰出的将领数不胜数,但期间最为有名的当为被后人称为“战国四大名将”的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人。在此四人当中最为世人所崇拜和推崇的当为白起。1、白起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家。本为西陲小国,孝公以商鞅变法,国家变得富饶强大,遂开始对外发展势力。秦昭王是任白起为将。公元前294年,任白起为左庶长,领兵攻韩。次年,领军攻韩,魏,于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大破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俘敌大将公孙喜,攻陷城池五座,因功升为国尉。后领军数次攻韩,赵,楚等国,皆立战功。并于公元前278年,攻陷的都城郢,焚毁夷陵,向东进兵至竟陵,令楚王远逃。同年,被秦王封为武安君(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后乘势攻占平定巫、黔中二郡。公元前273年,白起领兵救韩,大破赵魏联军于华阳,斩首一十三万,后有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二万人。公元前264年,白起攻韩陉城,陷城五座,斩首五万。公元前260年,秦王命左庶长王龅攻韩,以取上党,百姓逃入。后王龅攻赵,赵于长平抵抗,赵以廉颇为将,坚守不出,秦军久攻不能克。后利用流言使赵王以赵括代廉颇,秦则以白起为将。白起诱敌成功,包围赵括大军。后射杀赵括,四十万赵军投降。白起道:“赵卒反复,非尽杀之,恐为乱。”遂坑杀四十万降卒。公元前259年,秦王派王陵攻邯郸,不能。遂令白起领兵,白起以有病拒之。后以王龅代王陵,仍不能克,秦王又令白起出征,白起仍以病拒绝出征。秦王大怒。后将白起被贬迁出咸阳,白起有怨,后为秦王赐死。白起一生争战达37年,攻取城池70余座,杀敌百万,未逢一败,被称为“军神”(又“杀神”)。司马迁称赞“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2、王翦境内,夺取晋阳,威旗诸侯,而赵国也随之越居为东方各诸侯国之首。前280年,秦王欲与赵王在渑会盟言和,蔺相如与廉颇都赞成赵王前往,在期间,蔺相如于秦王周旋,而廉颇于周边安排周密,令秦国不敢妄动,使赵王平安而归。后蔺相如升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心有嫉妒,侮辱蔺相如,蔺相如不为所动,后廉颇感动,负荆请罪,二人结为生死之交,这也是后人广为流传的“将相和”。因廉颇,蔺相如交和,赵国内部团结一致,使秦国十年内不敢攻赵。后赵奢病死,蔺相如病重。秦攻赵,廉颇于长平抵挡,坚守不出,秦军不能攻下。后赵王中离间计,派赵括换廉颇,后被白起大败,四十万赵兵被坑杀,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前251年,廉颇率8万赵军大败40万,杀燕将栗腹,后长驱直入500里,于前250年,围燕都蓟,逼割城求和。后廉颇不为赵王所重用,后又至楚为将,郁郁不得志,卒于楚寿春。4、李牧李牧(?-前229)。李牧的生平活动可划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在赵国北部抗击匈奴;后期在朝中参于军政,抵御秦国为主。李牧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抗击匈奴的中原将领,开始李牧大力训练骑射,严格管理烽火警报,并多派间谍侦察,凡有敌来袭,都坚守不出。长久以来,边境即无大胜也无重大损失。后换将,新任将领每战必出,每战必败。后赵王又令李牧上任,而李牧仍用老方法。几年后以大部队出动,匈奴以小股部队骚扰,李牧佯装不敌,诱敌大军前来,后一举歼灭匈奴骑兵十余万人,并攻灭、收伏了襜褴、东胡、林胡等三个游牧部落,匈奴单于10多年都不敢近赵国边境。前233年,秦国大军威胁到赵国后方,赵王以李牧为大将军,于宜安歼敌十万。次年,李牧又于番吾击退秦军。前299年,秦王政派大将王翦攻赵,赵王派李牧,司马尚率军抵抗,秦军久攻不下。后用离间计使赵王用赵葱代李牧,李牧不从,并被赵王所杀。一代名将就这样而去,令人颇感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