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我国中原有两处卧龙岗

时间:2024-07-31访问:35来源:历史铺

1、南阳卧龙岗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青年时代“躬耕”的地方,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和“草庐对策”就发生在这里。卧龙岗全长30余里,北起伏牛山余脉——紫山南麓,南止古宛城西南的白水之滨,蜿蜒起伏,状若卧龙。这里曾经是春秋时期的秦国第一相——南阳人百里奚耕作牧畜的地方。南阳人民为祭祀诸葛亮所修建的武候祠就位于卧龙岗的龙头部位——故城西南7里的白水之滨。
南阳位于秦岭东麓,在汉代,因地处南北界上,又是长江、汉水、淮河三条水路通往通往关中的孔道,工商各业都很发达,成为全国六大商市之一。东汉时期,由于南阳是光武帝刘秀的“龙兴”之地,又是他和他的大批文臣武将(即:云台28将、365功臣)的故乡,所以南阳被称为陪京,号曰南都,工商业发展到鼎盛时期,与京都洛阳并称为全国两个最大的中心城市。“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是东汉时期宛洛权贵阶层奢华生活的真实写照。交通便利、社会稳定、离政治中心较近,这些条件促使年轻时代的诸葛亮选择在南阳卧龙岗陇亩躬耕,隐居求志。
京剧《空城计》中诸葛亮曾唱到“我本是卧龙岗上散淡的人”。其实诸葛亮在卧龙岗耕读的十年里,不仅博览群书,而且广交大儒名士谈古论今,用心观察社会及世事的变幻,对天下大势了然于胸。所以才会有后来刘备三顾茅庐时精辟的“联吴拒曹,取荆、益,伐中原”的“草庐对策”,让刘备倾佩不已,恳请诸葛亮出山。“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从此,诸葛亮离开卧龙岗,鞠躬尽瘁地辅佐刘备南征北战,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汉马功劳。期间许多精彩的故事已经通过《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以及戏剧、民间传说等多种形式广为传颂妇孺皆知。千百年来,诸葛亮被视为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倍受人们敬仰,千古龙岗,遂成胜地。
2、中华腹地完好的古城保留了一座真正的古城、山水名片—襄阳。凭山之峻,据江之险,没有帝王之都的厚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风光,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
隆中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北襄阳市,核心景区面积12平方公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北省十佳景区。古隆中风景区因诸葛亮“躬耕陇亩”、刘备“三顾茅庐”,引发《隆中对策》,被世人称为智者摇篮,三分天下的策源地。
古隆中山峦叠翠,钟灵毓秀。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描述隆中景色:“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林不大而茂密,地不广而平坦。猿鹤相亲,松篁交翠。”它是隆中风光真实而生动的写照,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诸葛亮青年时代躬耕隐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