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上君子”的由来及古今“盗、贼”的区别
时间:2024-07-31访问:25来源:历史铺
“梁上君子”是指小偷也就是窃贼,这是今人的共识。但在古代,“梁上君子”只是小偷而不是贼,偷与贼是有很大区别的,用句白话说是:偷不是贼,贼亦非偷。若要说明这个问题,得先从“梁上君子”的由来说起。
“梁上君子”的由来讲的是小偷的故事,但你要在那个时候说讲的是贼的故事,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那个时代“盗、贼”是不一样的。“盗”在古代是指偷窃财物的行为,后转义为有这种行为的人。“窃”与“盗”同义,盗即窃,窃亦盗。但二者的盗窃目标不同,“盗”是皿中取物,“窃”为穴中取米。“偷”是从“窃”引申出来的,指的是浮薄取巧、苟且偷安的人暗取巧占他人的财物。“贼”是指一种使用武器暴力伤人的行为。《孔传》解释说“杀人曰贼”。由此可见,汉代及以前所讲的“盗”和“贼”,与今天的含义正好相反。古代的“盗”是指偷窃,“贼”指伤人害命;今天的“盗”指“强盗”、“大盗”,是指持械伤人,杀人越货之流,为古时之“贼”。“贼”则是指“小偷”、“窃贼”,为古时之“偷”者。这就是语言变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