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31访问:22来源:历史铺
摘自《客家人:一个东方族群的隐秘历史》 作者:肖平 成都地图出版社
电影《刘三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部优秀影片,片中叙述了广西(也有说广东的)客家女子刘三姐反抗封建压迫,争取婚姻自由的动人故事。其中一些精美的客家山歌和音乐旋律,至今余音绕梁,为喜爱它的人们所传唱。
刘三姐对那个姓莫的财主老爷唱的“什么有脚不走路,什么无脚走千家”,财主回答不上,但四五岁的客家小儿也是知道的。前一句的谜底就是讽刺财主,而后一句的谜底是大家都熟知的“铜钱”。
唱歌不是贪风流,
唱歌本为解忧愁,
唱得忧愁随水去,
唱得云开见日头。
乾隆登基古怪多,
官府出来禁山歌,
伢个山歌禁得绝,
你个皇帝台难坐。
据考证,歌仙刘三姐实有其人,不过在客家地区歌仙刘三姐不叫刘三姐,而叫刘三妹。有关她的故事,在屈大均、王士祯、李调元、黄遵宪等客家先贤的著作中都有记载,充分反映了客家妇女在劳动生活中练就的颖慧本领。如屈大均《广东新语》说:“新兴女子有刘三妹者,相传为始造(山歌)之人。唐中宗年间,年十二,淹通经史,善为歌。千里内闻歌名而来者,或一日,或二三日,卒不能酬和而去。三妹解音律,游戏得道。常往来两粤溪峒l间,诸蛮种类最繁,所过之处,咸解其语言。遇某种人,即依某种声音作歌与之唱和,某种人即奉之为式。尝与白鹤乡一少年,登山而歌,粤民及瑶、壮诸种人,围而观之,男女数十百层,咸以为仙。七日夜歌声不绝,俱化为石。土人为祀之于阳春锦石岩……状如九曲,可容卧一人,黑润有光,三妹之遗迹也。日夕,辄闻笙鹤之声。岁丰熟,则仿佛有人登岩顶而歌。三妹,今称歌仙,凡作歌声,无论粤民与瑶壮山子类,歌成必先供一本,祝者藏之,求歌者就而录焉。不得携出,渐积遂至数箧。”
客家山歌以对歌见长,这就往往需要歌者具有见景生情,即兴发挥,敏妙过人的素质和本领。有关歌仙刘三妹的传说中,这方面的版本也是不少,如“罗隐——刘三妹对唱山歌”和“陈慧根——刘三妹对唱山歌”。前一个故事是说,客地有个青年叫罗隐,他有做天子的高远抱负,可事实上他连个举人也没考上,一气之下隐居山间,每日以作山歌自娱自乐。他写的山歌数量很多,整整把三间屋子都堆满了。有一次,他听说刘三妹的山歌唱得好,人又漂亮,还放出风声:“唱山歌,有人能赢过我的,我便嫁他。”罗隐听后,便连夜雇了三只船,载着他的部分山歌脚本去找刘三妹对唱。实际上,罗隐的山歌本子可以装满九只船,但他想有三船山歌都战胜不了一介女子的话,那他还姓罗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