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重庆晚报》2010年11月27日第023版,作者:吴星翰,原题:《李广为何难封》
看完电视剧《汉武大帝》,剧情里最让我同情的就是李广。
李广是西汉名将,也是一位充满浓厚悲剧色彩的人物。他与匈奴征战一生,官至二千石竟然40多年,至死未得封侯。换句话说,他拿性命给景帝武帝打了一辈子工,最终也没有得到“大将军”这么一个“高级职称”,更不要说汉朝的股份。所以太亏了,以致给后人留下了“李广难封”这么一种慨叹。
为什么李广难封呢?李广所处的时代,正是西汉国防战略发生重大转折的关键时期。雄才大略的老板汉武帝登基后,变“无为而治”为“有为进取”,一改汉高祖以来在匈奴和与战问题上的消极防御国策。对匈奴的侵扰,采取积极的反击,运用骑兵集团纵深突袭的战术,对匈奴贵族势力实施歼灭性打击。李广作为在对匈奴消极防御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将领,显然无力承担统率汉军大规模反击匈奴的重任,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以卫青、霍去病为代表的“新生代”将领后来居上,建功立业。而老板汉武帝是论功行赏,只看能力不看资历的。李广的资历没说的,看着可畏后生和自己平起平坐,甚至比自己地位更高,虽有不服,但“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没办法的事情。历史的规律就是这样无情。所以李广难封。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yle="text-align: center">
汉武大帝中李广剧照(来源:资料图)
当然,李广抑郁不得志,更是他个人军事才能局限所致。作为一名久历战阵的将领,李广骁勇善射,有勇有谋,敢于打硬仗,打恶仗,射术堪称一绝,威震匈奴各部,被匈奴誉为“飞将军”,然而这种进攻格斗上的剽悍骁勇,终究掩盖不了李广拙于战役和战略指挥的根本缺陷。记得李广曾先后五次率精兵参加反击匈奴的作战,应该说杀敌立功、晋爵封侯的机遇多多,可他不是无功而返,就是损兵折将,根本没有表现出“飞将军”的风采。连续五次机会李广都不曾把握住,这恰好说明,他疏于战略战役指挥上的大智大勇,不善于指挥大规模骑兵集团远程奔袭、机动作战。这正是他的致命伤,是他一生不得封侯的主要原因。
如果要把老将李广和少帅霍去病放在一起比较的话,那么霍去病擅长长途奔袭那种打法,在汉武帝的军事战略由防守转向进攻的大背景下,霍去病赶上了趟,迅速蹿红,成了偶像派少帅;而李广就显得落伍了,他的打法过时了,他的明星光环开始逐渐地暗淡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