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的民间传说 --大安源龙井
时间:2024-07-05访问:31来源:历史铺
有号称“华东大陆第一峰”的黄岗山(海拔2158米)就座落在大安境内。这里地质构造复杂,山体切割强烈,沟谷纵横,加之山林植被保护完好,清泉飞瀑多处可见,其中特别壮观的当属大安源“龙井”,它位于黄岗山脚下的白河坑处,该瀑布从20米高处飞流直泻一石,石如花瓶口,流水穿石而过,溅玉飞花,形如蛟龙飞舞,故有“穿石蛟龙”之称。并有着许多充满神奇色彩的传说。
充满神奇的传说
(一)
龙井的传说充满神奇的色彩,据说早年遇上干旱年景,百姓们便聚在龙井旁举行隆重的求雨仪式,然后将求雨的告雨文书投进龙井,奇异的是那告雨文书不久便在相距千米之外的的溪源龙井出现,而在溪源龙井投放的告雨文书也会在大安源龙井中出现,于是人们认定大安源龙井与溪源龙井是相通的。此外,还有一个传说,每逢干旱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去“打” 龙井,将整根的木头塞进瀑布流经的“井眼”中,而龙王不愿让人把“井眼”堵住,于是赶忙急降一场大雨,让涨起的涧水将木头涌出。至今年迈的大爷大娘还肯定地说“打” 龙井求雨挺灵验的,只要将木头从高处对准“井眼”扔下,不出一个时辰便会降雨。只是如今不再有人用此法“求雨”罢了。(张珍秀 方安民搜集整理)
(二)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黄岗山下的溪源村有位美丽的姑娘,她听说离村不远有一个神秘的龙井,老人们不允许小孩和姑娘们涉足龙井。这位姑娘一直很好奇,有一天她以洗衣服为借口,偷偷地跑到龙井边去,她居然看到:在绿绿的潭水里有许多欢快的鱼儿在追逐嬉戏。看到这种情景,她非常兴奋。从那以后,她一有衣服就端到龙井边来洗,老人们的告诫早被她忘到九霄云外了。说来也奇怪,每次她到龙井边洗衣服时,总有成群结对的各种大大小小的鱼儿游到她面前来,她非常喜欢它们,有时会对鱼儿说些悄悄话,鱼儿似乎也能听懂她说什么似的,在她面前摇头摆尾游来游去。有时衣服洗好了,她也舍不得离开,依然静静地观赏着鱼儿那可爱的样子,感到这些鱼儿好亲切。
有一次,在洗衣服的时候,她似乎听到鱼儿们亲切的呼唤,于是,她放下手中的衣服,不知不觉地走进水里。中午,她父亲干活回家,见家里冷冰冰的,女儿不但没煮饭,连人影也不见了,到处找,找到龙井边时,见到女儿洗了一半的衣服和女儿穿的鞋,因此断定,女儿肯定是跌入龙井,被水淹死了。他非常伤心,想想这些年来父女俩相依为命,日子也过得不错,可是现在女儿没了,他也不想活了,于是纵身一跳,找女儿去了。开始他只感到自己不断往下沉,慢慢地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等他醒来时,发现自己正身处在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里,不但女儿守在身边,而且还有一位英俊的男孩。他感到吃惊,女儿见状,便立即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对父亲说了一遍,他这才明白,原来是龙太子看中了他美丽的女儿,于是,让小鱼们把她迎进龙宫,娶她为妻的。
女孩的父亲在龙宫住了数日,觉得不习惯,再加上看到女儿生活得很幸福,他也就放心了,于是决定从原路(后门)回家,虽然女儿、女婿再三挽留,但父亲还是不肯留下。女婿见他心意已定,便送了一袋金子给他,为表示尊敬,执意要从大门送他回家。他背着金子走着走着,无意中往后一看,忽然发现女婿不见了,跟在他身后的只是一条龙,他便害怕地跑了起来,一边跑,褡裢里的金子一边掉,他见掉下来的不过是黑木炭,也就不去捡了。当他走出一道螺旋式的拱形石门时,往后一看什么也没有,而自己则置身在大安源的龙井边上,打开褡裢,发现黑木炭又变成了“乌金”,可惜只剩下一颗了。
从此以后,人们就用这个美丽的传说,来“证明”溪源龙井不仅与大安源龙井是相通的,而且溪源龙井是后门,大安源龙井是前门即大门的说法便流传了下来。(张珍秀 郭从翠搜集整理)
光光头坐天下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三至二十三,这十天里,往往会刮风下雨。因此,一到八月,老人们便说“光光头坐天下”的时间又到了。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光头农夫,取了一位很漂亮的媳妇,从此,他就天天守着媳妇,不去干活,她妻子问他为什么,农夫说:“因为你太漂亮了,我总看不够。”于是,农夫的妻子就照着镜子,画了一张自己的画像,交给农夫,叫农夫在干活时把画像挂在田头,看见画像,就如同看到妻子一样。于是,农夫每天去田地里干活时,总要把画像挂在他一眼瞧得见的地方。
有一天,突然刮起一阵大风,把画像刮到了皇宫里,画像被皇帝捡到,皇帝见画像上的女子这么漂亮,于是皇帝派人拿着图纸沿着风刮来的方向,去搜寻图上的美女。不久以后,农夫的妻子,被抓到皇宫。农夫的妻子,天天思念着自己的丈夫,皇帝采取了种种办法,都没能让美女开心一笑。
有一雨天,戴着斗笠、倒穿着蓑衣的农夫,终于找到皇宫里来了。农夫的妻子,一看到自己的丈夫找她来了,非常高兴,终于笑了起来。皇帝不懂得这其中的缘故,还以为是看见了别人倒穿蓑衣觉得可笑才笑得。于是皇帝为了博得美女一笑,便将身上的龙袍,与农夫的蓑衣换穿。当皇帝倒穿好蓑衣,戴上斗笠后,农夫的妻子便大叫到“朝廷里出妖怪了!”结果皇帝被当作妖怪乱刀砍死,农夫反倒成了皇帝。
坐在皇帝宝座上的农夫不知该为百姓做些什么,于是他妻子教他向上天祈求“风调雨顺”,因为这农历八月正是要收成的季节。可愚笨的农夫却把“风调雨顺”说成了“风呀风,雨呀雨”。因此,他当了十天的皇帝,便刮了十天的风,下了十天的雨,使百姓苦不堪言。他自知不是当皇帝的料,胜任不了,只好带着妻子悄悄离开,让天下恢复太平。
尽管这只是节气的缘故,可一到八月刮风下雨,老农们便要怪罪那只会说“风呀风,雨呀雨”的光头农夫了。(张珍秀 搜集整理)
永丰禅寺
永丰禅寺始建于后唐公元868年,由本邑辟之古佛,法号澡光和尚与陈有佑公施主捐资筹建,取名永丰仁寿寺,后又名桃枝寺(因仙桃为仙界清净之果,桃枝上挑花盛开则见佛,故名桃枝寺)。到了宋朝即公元1013年,又再度扩建。武夷山名僧扣冰和尚(辟之古佛化身)曾在此寺担任住持,被尊称为扣冰古佛,当时还封为闽国国师。在名师主持下,香火极盛,在国内外小有名气,但由于历代战乱,又经文革动乱破四旧所损,造成寺庙满目苍夷。今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永丰禅寺不但恢复原貌,还扩建了天王殿、大悲殿、山门、放生池、行善积德亭、山间小道等。
辟之古佛:辟之古佛的父亲是一位节度使,他母亲怀他时,曾有人托梦给他母亲,说她的儿子叫辟支。辟支出世时天上有一道美丽的彩虹,预示着他将带给人世间一份精彩。辟支从小就聪明善良,孝顺父母,十几岁时就拜师学佛。懂阴阳之学的陈有佑入闽后,购买此山,因与辟之友好并谈佛论经,甚是投缘,于是一起筹建了此寺。
山石神:前往永丰禅寺的路上有两块大石在路的左右两边,传说是扣冰和尚从吴屯挑到此地的,称为山石神。这两块大石的中间的那道窄缝,称为天门。为什么称为天门呢?传说古时候,如果有坏人来了,这两块石头会自动合拢(把坏人挡在山下),所以叫天门。
山门:过了天门,便到了山门,此山门代表了整个永丰禅寺的门面,让来往的人知道这里有个圣地。
凉亭:凉亭是一个商人捐钱修建的,其目的一是为了让走到这里的客人可以坐下休息;二是要把神堂桥头的渡金的土地公、土地母请到这。
望母石:据说当年的辟之古佛非常想念母亲,因此常跪在圆石处盼望母亲的到来。结果圆石被辟之古佛跪出了两个洞。
而另一块较扁的石头分别是姓郭、唐、周三位将军陪辟之古佛跪盼母亲时跪扁了的。
神堂桥:神堂桥,传说是神仙走的地方。中间的一尊菩萨是观世音。而下面的石香炉是清朝光绪年间留下的。
经过神堂桥的那条弯曲的小路是一条龙的形状,桥头是龙头,。从龙头走到龙尾,不仅可获得龙的灵气,而且可以为我们带来吉祥和好运。
到了寺院了,那堵写有“南无阿弥驼佛”的墙称为风水门,建它的目的要拦住寺庙的财气(其实这也是当地的一种建房习俗)。
大门口的三棵铁树表示三柱香。(张珍秀 搜集整理)来自:九曲棹歌--武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