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30访问:28来源:历史铺
李清照,号易安居土,山东济南人,生于历城西南之柳絮泉上。李清照十八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夫妇除爱好诗词外,更酷好金石图书。金兵入侵,夫妇渡淮南奔。在混乱的局势中,赵明诚中暑感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此后,李清照便只身飘泊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
李清照不仅善作诗词,散文也写得很好,她南奔后所作的《金石录后序》,就是一篇在叙事和抒情两方面都写得极生动而优美的散文。
李清照是人所公认的“婉约派”的正宗词人,这一派跟苏轼所创始的“豪放派”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词风。在《苕溪渔隐丛话》和《诗人玉屑》里,都辑录了她的一篇完整的词论,颇足以代表婉约派的主张。她于论述词的音律的严格性和语言、风格等问题之外,也像北宋作者指责苏轼“以诗为词”而“多不谐音律”一样,认为苏轼等人的词“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而加以非议。最后,她还提出一个重要的原则:“词别是一家”,要跟诗划开严格的疆界。
在词的艺术上说,婉约和豪放两派,各有成就,但就内容的广阔这一点上说, 豪放派更广。正因为李清照囿于那种传统的观念,坚持“词别是一家”,不像诗那样可以有无所不包的广阔题材,才使她很少用词的模式来反映她所经历的国家大事的变化,而是用诗来反映;这也使她在词的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她不可避免地受到其思想内容的限制。虽然她传下的诗歌只有几篇,但我们也能看到她爱国的热情和诗歌的艺术造诣。例如她的《和张文潜读中兴颂碑》诗。
作者在诗中,对奸臣表达了强烈的谴责,对国家祸乱表达了关切和悲愤。
我们从李清照的词里,可以看到她精神面貌的另外一些方面和更高的艺术成就。她生长和生活在学术、文艺空气都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而且婚姻也是美满的。这样的环境,把年轻时期的李清照培养成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女子。可是,她又是生活在封建社会里的,恰是宋代的理学家变本加厉地提倡封建礼教以控制女性的时代。她在有文化的家庭里所培养起来的卓越才能、以及豪迈的抱负,不仅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还要受到社会的束缚。
这就使得她把生活和精神的活动局限于对爱情的要求和对自然的喜爱上。所以,她前期词的主要内容也只是这两个方面,而它们基本的情绪虽然是健康的,总不免带有一些抑郁、伤感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