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30访问:59来源:历史铺
三国时期的曹魏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曹魏邺城,无论是中世纪政治灭亡的开始,还是在都城规划上建立单一的宫城和对称的制度,还是丧葬习俗等。这些都对魏晋及以后的政权更迭、都城规划和墓葬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讨论曹魏时期的都城规划和墓葬制度,曹操时期的王都邺城和曹丕之后的洛阳无疑是最重要的两个地区。但遗憾的是,已发表的考古资料稀少,故以邺城为都城,而以为主的墓葬,关于制度传承与演变的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邺城、洛阳等地积累了大量的新材料,如西高点墓安阳,曹休墓、洛阳,朱村墓、西宫城区,洛阳城汉魏时期的工作等为相关研究的推进提供了契机。
邺城是早期的和中后期的五都之一,对邺城的城市规划和墓葬制度的厘清,对于理解在汉晋之间的传承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曹魏之前的邺城周围
东汉建安九年,曹操在袁绍子击败军队后,占领了邺城,开启了邺城重要城市的历史。学术界普遍认为位于南部的叶遗址是自在绮居期间大规模修建通雀台以来,虽然南部只有部分的台和中部的通雀台,但通雀台和台的范围基本可以通过考古勘探得到确认,北部的冰井台仍在勘探中。邺城考古队在确认同阙三台的基础上,于1983年至1999年进行了系统勘探和局部试掘,由点到线、再到面,基本摸清了邺城的范围和平面。
就这座城市的性质而言,曹操居住的地方应该继承了袁绍和袁尚的权力,而这种权力以前是东汉冀州的行政办公室。然而,冀州州治理邺城的城市格局在文献中并没有明确记载。《资治通鉴》第86卷讲述了桑吉和史乐破功焚宫的故事。胡三省注意到:“袁绍开始根据他的权力在宫殿里安营扎寨,魏武增加和扩大,甚至化为灰烬。”胡三省的笔记在其他文献中没有发现,也没有考证袁绍对他的权力的建构。根据《后汉书袁谭传》,“行动是切断包围,周返回40英里。”大致可知,袁绍强国周应该不到四英里长。
从战国至东汉时期集中墓葬的分布来看,邺城北城应该一直作为一个相对重要的城市而存在,在西,北城的南部和南部形成了一个相对的集中墓葬区,不同时期的墓葬有着相对明确的地域划分。根据邺城考古队对邺北城进行的工作,在城墙的解剖中发现了许多夯击的痕迹,其中部分地区城墙的夯土至少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曹魏邺城一直在被研究,邺城在后来也成为了很多朝代的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