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前期罗马帝国城市与贸易的发达表现在哪里?

时间:2024-06-30访问:30来源:历史铺

  城市的发达是手工业、商业发展的结结果,因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标志。

  帝国初期,城市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新城市纷纷兴起。旧城市富庶繁华,一度被夷为废墟的迦太基和科林斯也重获新生。一些著名的城市,如不列兹的伦丁尼姆(伦敦)、高卢的卢格敦(里昂)、多瑙河上的文多波那(维也纳)、新吉敦(贝尔格莱德)等都兴起于此时。意大利的奥斯提亚、加普亚、那不勒斯、拉文那等城市颇为繁华。罗马、亚历山大里亚一类大城市成为商品集散地和内外贸易枢纽。地中海变成了帝国的“内湖”,使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往畅通无阻。

罗马

  海上航路、内陆河道、陆上通道和古老商道成为内外贸易的动脉,商旅往来,络绎不绝。帝国西部的高卢商人沿莱茵、多瑙、维斯杜拉河到达波罗的海和斯堪底那维亚等地进行贸易,而帝国东部的希脂和叙利亚的商人则长途跋涉,远达印度、锡兰甚至中国进行贸易。

  据《后汉书》记载,“桓帝延熹九年, 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微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到三国和晋时也有罗马遗使的记载。这是中国与罗马友好交往的记录。北欧的琥珀,非洲的象牙,东方的香料、宝石和技艺高超的工艺品以及精致的纺织品,特别是中国的丝绸运销各地备受称羡。中国丝绸经过著迷的“丝绸之路”到达欧洲,极受珍视。当时的希腊和罗马人都称中国为“塞勒斯”,意即丝绸之国。

罗马

  造成帝国初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是多方面的,除了交通的发达、技术的交流和行省地位的提高等条件外,重要原因有二:一是在多次奴隶起义和被征服各族的解放斗争的推动下,奴隶制生产关系得到局部改造,一些奴隶被分予小块土地进行独立耕作;二是内战结束,政局统一,形成了一个相对安定“和平”的局面,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但是,社会经济在奴隶制条件下的发展是极其有限的。对奴隶的强迫劳动极大地限制了生产者的主动性;技术低下、产品价格高、运价昂贵等因素都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本文标签:罗马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