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30访问:30来源:历史铺
初唐前期的诗坛,除自隋入唐的王绩独标一格之外,占统治地位的是“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它是继齐、梁的颓靡遗风而又变本加厉的贵族形式主义的文学。到初唐后期,沈佺期、宋之问、“四杰”和陈子昂出现后,诗风才逐渐改变。
沈、宋虽然和上官仪一样,都是宫廷御用诗人,大部分的作品是歌功颂德的,但他们贬谪以后之作,也已摆脱梁、陈的靡丽,表现出失意者具体的感情。同时他们继承南朝的艺术技巧和声律之说,在建立五、七言律诗的格律和体制上,也有不容埋没的功劳。
“四杰”的诗在词采上虽未脱尽南朝的绮丽,但他们都是位下名高、年少才茂的诗人;既有建立功业的要求,又有坎坷艰苦的经历;在政治上,他们不但不能实现抱负,还遭受不同的打击和迫害,他们的作品也就反映了知识分子愤郁不平的遭遇和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取得一定的成就。在风格上清新、刚健的气息已盖过绮丽的残余。他们对于发展和提高五律、五绝,更有较大的贡献。
唐代的作者对传统的批制,集中在对六朝特别是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学上,并在批判形式主义文学的前提下,提出继承优良传统、以复古为革新的主强。这在诗、文两方面都是如此。
陈子昂首先代表中下地主阶层进步的知识分子,适应时代的要求,在诗歌理论上批判了齐、梁的“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形式主义诗风,提出以复古为革新的主张,并在创作中实践了这种主张,继承汉、魏的优良传统;建立刚健、朴质的诗风,比同时代其他诗人更广阔地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从而把诗歌的发展引上健康的道路。但他在形式上缺少革新和创造,对传统的继承也不够宽广,使他在创作上的成就不免有所限制。唐时发展到初唐的后期,诗人在理论上既指出进步的方向,在形式上又有许多新的发展和创造,在内容上也已经突破贵族文学的空虚和贫乏,开始面向丰富而广大的社会生活。
这些积极的因素,不仅促成这一时期的诗坛充满蓬勃的朝气,也为以后唐诗的发展和繁荣打好了基础,开拓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