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30访问:28来源:历史铺
《卖炭翁》揭露了唐代宫市制度的罪恶。所谓“宫市”,就是皇帝派出太监到市上买物,随便勒索、劫夺,“名为宫市,其实夺之”(韩愈《顺宗实录》)。这首诗对于当时入民的悲惨遭遇表示了莫大的愤慨,塑造人物形象是成功的。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只是卖炭翁的外貌;“可怜身上衣正单”和“夜来城外一尺雪”,也还只是在写表面的现象;“心忧炭贱愿天寒”,却是进一层作心理描绘了。卖炭翁希望炭可以卖较高的价钱,宁愿忍受寒冷。这样写,对于后面“一车炭重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两下一映衬,显得更有力量,更能激起读者对“手把文书口称敕”的“黄衣使者白衫儿”的痛恨。末句“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妙在含蓄,表面上没有谴责,谴责之意更深。用笔简洁精炼,在概括和剪裁各方面,煞费心思。
《新丰折臂翁》是对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年间宰相杨国忠为了“求恩幸、立边功”而发动的侵略南诏的战争的谴责。诗人写一位老翁曾经为了避免兵役而“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的惨痛故事,表现了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之深。诗中描写当时抓兵的情形是:“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皆云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诗人所反对的是这种不义的侵略战争,他并不是抽象地反战,这只要读他写的另一首《城盐州》鼓励和赞扬热爱祖国守边抗敌的将士,就可知道他能够判别正义与不义的战争。《折臂翁》是新乐府中写得极好的一首诗,借老翁自己的口,追叙往事,形象既刻画得很动人,结构上尤能前后互为照应,见出作者艺术手法的优越。
《缚戎人》描写唐代宗(李豫)大历年间一个陷在凉原失土中的汉人,为了怀念故乡,逃出吐蕃,“誓心密定归乡计,不使蕃中妻子知。暗思幸有残筋力,更恐年衰归不得。”怀着一颗热爱祖国的心,经过种种困苦折磨,求到汉地,不料被边地贪攻的将军把他当作“蕃虏”称住,配发南方低湿地,有冤无处仲拆。“没蕃被囚思汉土,归汉被劫为蕃虏。”这个“汉心汉语吐蕃身”的不幸人的遭遇值得千载以后的读者同情。这首诗暴露了唐代统治阶级的昏暴,也反映了下层人民诚挚热烈的爱国情感。
《上阳白发人》替一生禁闭在深宫中的妇女诉说,她们被皇帝掠夺逃官中,每天都在忧郁寂寞中生活。从十六岁到六十岁的好时光都被活活葬送。自“宿空房,秋夜长”至“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那些描写,好像听到宫人的低声泣诉。和《上阳人》同样以“怜幽闲”为主题思想的还有《陵园妾》可相与媲美。
为妇女鸣不平的有《母别子》,概括过去许多妇女被压迫被蹂躏的种种悲剧。白居易是在妇女问题上第一个用诗歌作大声疾呼的人,“为人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说明他是一个有人道主义精神的杰出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