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30访问:32来源:历史铺
建康城里东南角上,离建阳城门不远的一条僻静小街上,座落着几家小小的茶楼酒馆。从这里穿过几条小巷,出城就是乐游苑,从酒楼上推窗望去,下面是一条与皇宫周围的御河相通的小溪,溪水清澈见底,夹岸排排垂柳,景色倒也别致,这天顾恺之就和几个朋友相聚在此。
顾恺之随店主人走下楼来。来人正是桓温府中那个幕僚。他上前与顾恺之施了一礼,然后约顾恺之来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前前后后地详细说明了来意。
顾恺之沉吟了半晌,一时还拿不定主意。那幕僚见顾恺之犹豫不决,只好起身告辞。他临走时对顾恺之说:“虽然您家中不缺吃少穿,但年轻人总也该找个出路,再说,桓大司马的权势您是知道的,他是看重了你的大能才让我来请您的,机会难得啊,您好好想想,明天我再听您的回话吧!”
幕僚走了之后,顾恺之开始认真考虑这事儿。他倒不是畏惧桓温的权势,他想的是桓温的为人。
当时,桓温是坚决主张北伐,收复东晋失去的土地的,在相温掌握了军致大权后,他曾经亲自带民,进行过好几次北伐和西征,甚至还度收复了洛阳并且沿长江而上,收复了四川带的失地。
这些地方的老百姓饱受割据的痛苦和战争带来的灾难,因此迫切要求统一和安宁。 当桓温的军队收复四川时, 许多当地的老百姓都杀猪宰牛,端茶送酒来到路旁迎接。一些老年人感动得流着泪说:“真想不到 我们这些老骨头,还能有幸看到官军收复这块土地这一天啊!”
看起来,桓温的许多做法,还是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的。而且桓温十分重视人才,也喜欢读书写字,决不是那些不学无术之辈。顾恺之又想到了自己,他已是二十出头的人了,虽然从小就文采出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总该有所作为才行。现在,桓温能慕名求聘,的确是一个好机会,既不是自已趋炎附势,也不是拍马钻营,而是正好乘机实现自己往日的抱负。他思前想后,最后还是决定接受桓温的邀请,到桓温手下去干一番事业。
他到了桓温府中,恒温十分高兴地接待了他,两人并没有因为年龄和职位上的差异而感到生分。桓温非常器重顾恺之,便请他留在自己身边作参谋。这样,顾恺之就成了桓温的大司马参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