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28访问:31来源:历史铺
端午亦称端五,是夏季里最重要的一个节日。「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又称重五,也称重午。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楚国政治家,我国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初辅佐楚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所作《离骚》,《九章》等篇,反复陈述他的政治主张,揭露反动贵族昏庸腐朽、排除贤能的种种恶行。他在吸收民间文学艺术的基础上,创造出骚体这一新形式,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赋》二十五篇,其书久佚,后代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刘向所辑的《楚辞》。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怀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