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28访问:23来源:历史铺
明朝时期曾经出过一位公认的最为美丽的皇后,但是她却由于得罪了魏忠贤而惨遭陷害,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美丽的遗憾。
明朝吸取前朝外戚干政的教训,严格控制后族的势力,因此明朝的皇后多为小家碧玉,来自民间。据《明史•后妃传》记载,朱元璋特意规定,在后妃的遴选上,为防范朝中权臣与后宫勾结,“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间”。明朝还偏重于选择清贫之家的女子,试图以此辅佐皇帝去节俭勤政。后族爵位虽高,却基本没有实权。
明代宫廷选妃极为严格,需要分很多步骤进行。
选妃之前,要诏告天下,停止一切婚娶,然后从各地选取美女送往京城。
经过海选之后,剩下之人每百人一批,按照年龄大小排队,顺序入宫,由太监通过远观近瞧,把那些外形不佳者退回原籍。
合适者,再按年龄大小编组,进入一审。由相关太监观察容貌,辨听嗓音,发、耳、额、眉、目、鼻、口、颔、肩、背、腿、脚,只要有一处不合格者,也当场发回。
二审时,太监拿着尺子,丈量女子的手、臂、腰、腿、脚,并让女子适当走动,凡比例不合适及风度、仪态不佳者,一律发回老家。
三审由女官和年老宫女负责。女子单独进入密室,脱得一丝不挂,女官和宫女摸其乳,探其秘,闻其味,察其肤,不合格者退回。合格者在宫中接受一个月左右的培训,在她们熟悉宫中规矩、学习礼仪规范的过程中,女官通过考察,判断其智力、习性。
终审由皇太后负责,一一面试女子。女子立而不跪,考察其姓名、家庭状况、学识能力。通过审形辨音,从中筛选出一后一妃或数妃。其余的女子赐给亲王、郡王、皇子、皇孙,或留在宫中当“女官”、宫女。
一般而言,通过这些道工序挑选出来的皇后,必然才艺超群。